尼莎颱風從上週六(10/15)下午4時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後,快速通過巴士海峽遠離,過程中還在不斷增強,暴風半徑也擴大到200公里,不但沒有被呂宋島陸地破壞,一路向西過程中不斷增強長大的情況相當少見。到了昨晚(10/16)8時氣象局解除海上颱風警報,雖然整個颱風警報期間只有短短28小時,但颱風外圍環流配合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豪雨卻足足炸了北台灣60個小時,直到今(17)日中午還不見停歇。氣象專家、中央大學大氣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提醒,雖然降雨情況可望在今日下半天之後慢慢趨緩,但真正的考驗還沒結束,「先前北台灣就連日下雨,山區土石含水量高,加上今年以來大小地震不斷,即便雨勢趨緩之後,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山區就可能會有坍方、落石及土石流危險,至少得等到明(18)日之後才算是解除警戒,民眾還是不可輕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氣象局觀測資料顯顯示,若以人工觀測站資料來看,上週六陽明山竹子湖單日累積雨量高達456.5毫米,是從2000年以來、10月份單日累積雨量第二名的紀錄!劇烈且密集的強降雨週末狂降,從雨量觀測圖來看,大台北、宜蘭、桃園及北花蓮幾乎都「紫到發白」,逼得氣象局不得不把台北、宜蘭山區的總雨量預估直接上調到1100毫米。降雨威脅甚至強過颱風直接侵襲,導致台北市、汐止、宜蘭等多處地區傳出幾淹水、土石流災情。

▲從上週六開始尼莎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為北部山區帶來猛烈雨勢,累積雨量「紫到發白」相當驚人。(圖/翻攝中央氣象局官網)
▲從上週六開始尼莎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為北部山區帶來猛烈雨勢,累積雨量「紫到發白」相當驚人。(圖/翻攝中央氣象局官網)
不過吳德榮提醒,雖然颱風逐漸遠離中,共伴效應產生的劇烈降雨從今日下半天開使有望逐漸趨緩,「但真正的考驗現在還在進行中」,原因是這三天的降雨量實在太大,山區土壤含水量極高,就算雨勢變小了,必須得花一段時間慢慢消化,此時反而是災情最可能發生的時候,因為已經到了致災的邊緣,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引發山崩、落石與土石流危害,以預警的角度來看,現階段還不宜過度放鬆,民眾一定要注意氣象局最新預測資料,隨時做好應變準備。

另一方面,吳德榮也提醒,由於東北季風南下之後風力變強,加上颱風還在台灣附近導致氣壓梯度變大,今明兩天風力會非常大,最大陣風甚至可達12級,比颱風過境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風向比較穩定危害性較低,但仍不能排除隨時有招牌砸落、物件吹飛的危險。

至於先前有模式預估,在關島附近海面上可能還有颱風生成,並可能沿著尼莎颱風的路徑而來,在這個週末威脅台灣陸地。吳德榮指出,根據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等模式顯示,這個熱帶擾動的發展並不如預期,有可能邊走邊減弱消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訊號顯示會有颱風生成或逼近巴士海峽,現階段先以觀察為主,民眾不需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