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市場規模不斷成長,在近年疫情的影響下,也讓外送產業達到高峰,高達8成民眾願意嘗試或繼續使用外送平台,全台外送員更是高達10萬人!有鑒於外送員的高事故風險與店家、消費者鬧等糾紛層出不窮,《NOWnews今日新聞》創立的跨世代平台今(1)日以「法規孤兒——外送員」為題舉辦線上論壇,邀請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立法委員賴香伶、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副教授江雅綺以及律師馮昌國,共同討論勞權保障與產業發展的雙贏。
民眾黨立委、桃園市長候選人賴香伶指出,在宅經濟興起的時代,當然很期待看到新產業在法規面跟得上,而自己在擔任台北市勞動局長期間,也推動《外送自治條例》,「但108年可以參考的法規依據真的是非常少,遊戲規則也不斷在改變,我們可以獲取資料的管道很少,也不得其門而入」,外送產業到底是資訊業、服務業還是食品業都難以定義,因此我們從外送員著手,把他們作為勞工看待,起碼對於衛生、交通、勞權給予基本的保障。
賴香伶進一步指出,包含外送員和平台間協議、客速等等的溝通管道也已經更加成熟,此時討論不管是全國性立法或是地方政府自治,條例規範都已經比當年更加完整,「我覺得今天討論這個議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間點」。
如果是一般的僱傭關係,那麼規則就會很明確,包含特休、考績、獎懲等等,現有的規範下,勞基法已經可以從點線面各種方式保障勞工,不過像是勞工對於平台的申訴,常常只是獲得機械式的回答,「那我的後勤到底是在馬來西亞?印尼?還是印度?這種迷霧式管理的方式,也讓勞工很難申訴」,不過他也不是不管理,可以看到外送的系統都會有接單、發薪、受到客訴、發放獎金的計算方式,但是外送員會面臨到的糾紛可能來自和公司之間、商品提供的店家之間與用戶之間,那現有的髮露是如何辦理的?就可以成為修法經驗的重要觀點,這個行業如果真的要成熟穩定的立法,那麼外送員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參考。
然而10萬外送員,有多少人當作本業,或是真正收入的來源,如果10萬大軍只有1成是全職外送員,那麼就會受到挑戰,「就那麼一點點人,有需要去訂定專法嗎?還是回歸現有的勞動法規、民法契約適用即可?」賴香伶表示,但回頭來看,要適用食品衛生法規、交通法規或是貨運管理條例,「怎麼看都不對,那麼制定專法才是真正直接面對問題和積極解決的態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香伶進一步指出,包含外送員和平台間協議、客速等等的溝通管道也已經更加成熟,此時討論不管是全國性立法或是地方政府自治,條例規範都已經比當年更加完整,「我覺得今天討論這個議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間點」。
如果是一般的僱傭關係,那麼規則就會很明確,包含特休、考績、獎懲等等,現有的規範下,勞基法已經可以從點線面各種方式保障勞工,不過像是勞工對於平台的申訴,常常只是獲得機械式的回答,「那我的後勤到底是在馬來西亞?印尼?還是印度?這種迷霧式管理的方式,也讓勞工很難申訴」,不過他也不是不管理,可以看到外送的系統都會有接單、發薪、受到客訴、發放獎金的計算方式,但是外送員會面臨到的糾紛可能來自和公司之間、商品提供的店家之間與用戶之間,那現有的髮露是如何辦理的?就可以成為修法經驗的重要觀點,這個行業如果真的要成熟穩定的立法,那麼外送員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參考。
然而10萬外送員,有多少人當作本業,或是真正收入的來源,如果10萬大軍只有1成是全職外送員,那麼就會受到挑戰,「就那麼一點點人,有需要去訂定專法嗎?還是回歸現有的勞動法規、民法契約適用即可?」賴香伶表示,但回頭來看,要適用食品衛生法規、交通法規或是貨運管理條例,「怎麼看都不對,那麼制定專法才是真正直接面對問題和積極解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