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2日宣布,預計10月13日起,放寬居家檢疫措施為「0+7」,入境免隔離,許多國人已迫不及待想出國旅遊。對此,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提醒,要記得先確認旅遊國的流行病與應施打的疫苗種類、增強抵抗力,並應準備相關藥物、口罩與乾洗手,避免生病掃遊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22日宣布,邊境將於10月中旬開放,檢疫可從現行「3+4」轉為「0+7」,預計將於10月13日實施。

許多民眾已準備訂購機票出國旅遊,黃建賢提醒,出國前,要先了解當地有哪些流行病,並應先接種對應的疫苗,例如若是要去非洲,可能有黃熱病、瘧疾等疾病,就要先預防性投藥或是打疫苗,而若是要去已開發國家或是開發中國家,則要注意流行性感冒或是新冠疫情。

「那當然你要把自己身體健康準備好!」黃建賢分享,如果要增加身體抵抗力,要睡眠充足、均衡的飲食運動,讓自己的身體處在比較好的健康狀態,才不會因為出國旅遊時,因為抵抗力不好生病減少遊興。

黃建賢進一步提醒,可準備呼吸道感染相關藥物如退燒、止咳化痰藥物,以及腹瀉等藥物,並要記得戴口罩、帶乾洗手勤消毒手部,預防新冠與腸胃道等接觸性傳染疾病。

談及口罩,黃建賢認為,國外戴口罩習慣很少,但國外許多空間都是比較開放,若是在空曠處可不必戴口罩,但國內許多場域都較為擁擠,仍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因此口罩仍有必要持續戴。

新冠疫情流行2年多,黃建賢分析,不論是病毒或是細菌,最終的目標都是存活,而非殺掉宿主,因此演化過程中致死率、嚴重程度都會慢慢降低,到現在人類可說是已與新冠病毒共存。

振興醫院感染科醫師顏慕庸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也提到,出國前最重要仍然是疫苗接種到位。由於國外戴口罩者不若國內多,而國外民眾有接種疫苗或反覆感染,體內抗體蓄能與國人不盡相同,自己仍應評估入境隨俗不戴口罩的風險。

顏慕庸也建議,可隨身攜帶酒精注意手部衛生,並事先備好一般常用的感冒藥物,另要特別當心的是,需注意造訪國家的醫療資源,以便於罹病時適時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顏慕庸分析,新冠疫情盤踞三年屢屢發生變種,初始疫苗接種缺失、未能充分戴口罩,都是趨使病毒持續變種的最大動力,因此在最後一里路的觀察期,加上即將來臨的流感高峰期,仍建議在通風不良的密閉空間適度戴口罩。 

顏慕庸呼籲,可在空曠室外空間先適度鬆綁口罩,等流感高峰期過後,如新冠病毒仍未產生變種且持續弱化,則可回歸個人自由戴口罩的意願。

顏慕庸表示,目前以BA.5病毒弱化趨勢且已長時間盤踞主流病毒株,加上全球疫苗覆蓋率逐漸到位,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到全球個案開始下降,「似乎吾人確已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正式邁入與病毒共存的階段」,不過顏慕庸強調,未到最後的盡頭仍需警慎小心,所有防疫新生活要領仍需全體努力,同時持續監測,避免變異病毒再起。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