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這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名字,早已不是「老了才會得得病」,反之,癌症年輕化在全球範圍內是越來越普遍,這種現象早在20世紀90年代便初露端倪。根據外媒Health Day的報導,全球多國50歲以下人群癌症發病率不停地在上升,這可能與生活方式及環境的變化相關。
研究顯示,從美國和加拿大,到瑞典和英國,再到厄瓜多爾、烏干達和韓國,不同國家的年輕成年人中,14種癌症的發病率每年都在逐步上升。這些癌症的範圍很廣,包括乳腺、結腸、食道、腎臟、肝臟、胃和胰腺。
某些癌症能夠被及時發現,如乳腺癌和結腸癌,是可以在更早的時間點被篩查出來的,這一方面解釋了發病率上升的原因,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年輕人的癌症病例已超出了篩查範圍,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
專家指出,這可能是總體環境導致的——即從人們出生開始——就在其中受到了影響。這是由於研究發現,許多正在增長的癌症都是沿著消化道產生的,有可能是從口腔到肛門的任何地方,這意味著是「微生物組」在作祟。
微生物組,指的是居住我們體內,尤其是消化道的的大量細菌。近年的研究已經揭示微生物組對人的綜合健康非常關鍵,它們能在免疫力、對抗慢性炎症和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發揮作用。微生物組的構成,部分取決於個人的基因,其次就是環境因素:包括飲食、酒精攝入、吸煙、運動和抗生素等。然而21世紀這幾十年來,環境因素發生了重大變化。
最明顯的就是「西方飲食」的傳播。這類飲食含有大量的加工食品、糖精和紅肉,水果、蔬菜、纖維和良性脂肪的含量卻很低,這就會導致定癌症風險的增加,如結腸癌。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數據,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50歲以下的美國人中結腸癌的發病率增加了一倍以上,反之65歲以上的人的發病率是下降的,平均患病風險的人是45歲。結腸癌「年輕化」的情況引起了極大的重視,現在專家通常建議及早進行結腸癌篩查。
微生物組,在結腸癌早期是有作用的。當一個年輕的成年人患上結腸癌,其免疫系統會與早期腫瘤進行對抗,而腸道微生物組將會為其助力。不過,有一些細菌也可能搗亂,例如核粒梭形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它可能會抑制結腸中的免疫反應,促進癌症的生長。專家在患結腸癌的年輕人病例中,都發現了大量的核粒梭形桿菌。
近年來,兒童和年輕成年人的肥胖症急劇上升,綜合而言,肥胖和結腸癌之間存在關聯,但是許多被診斷出結腸癌的年輕人並不肥胖,發病率上升似乎並不止肥胖這個單一因素。
目前,學界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了解癌症早發、及上升的原因。不過,專家長期以來一直建議的事情是明智——健康生活。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定期鍛煉、不吸煙、限制飲酒、在必要時才服用抗生素。健康的生活習慣,應該從小就培養。
延伸閱讀
注意! BA.5潛伏期,愈來愈短了重症醫:示警3後果
鮭魚、鯖魚營養價值高! 如何挑選魚貨避免踩雷? 專業廚師授「3步驟」秒分好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某些癌症能夠被及時發現,如乳腺癌和結腸癌,是可以在更早的時間點被篩查出來的,這一方面解釋了發病率上升的原因,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年輕人的癌症病例已超出了篩查範圍,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
專家指出,這可能是總體環境導致的——即從人們出生開始——就在其中受到了影響。這是由於研究發現,許多正在增長的癌症都是沿著消化道產生的,有可能是從口腔到肛門的任何地方,這意味著是「微生物組」在作祟。
微生物組,指的是居住我們體內,尤其是消化道的的大量細菌。近年的研究已經揭示微生物組對人的綜合健康非常關鍵,它們能在免疫力、對抗慢性炎症和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發揮作用。微生物組的構成,部分取決於個人的基因,其次就是環境因素:包括飲食、酒精攝入、吸煙、運動和抗生素等。然而21世紀這幾十年來,環境因素發生了重大變化。
最明顯的就是「西方飲食」的傳播。這類飲食含有大量的加工食品、糖精和紅肉,水果、蔬菜、纖維和良性脂肪的含量卻很低,這就會導致定癌症風險的增加,如結腸癌。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數據,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50歲以下的美國人中結腸癌的發病率增加了一倍以上,反之65歲以上的人的發病率是下降的,平均患病風險的人是45歲。結腸癌「年輕化」的情況引起了極大的重視,現在專家通常建議及早進行結腸癌篩查。
微生物組,在結腸癌早期是有作用的。當一個年輕的成年人患上結腸癌,其免疫系統會與早期腫瘤進行對抗,而腸道微生物組將會為其助力。不過,有一些細菌也可能搗亂,例如核粒梭形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它可能會抑制結腸中的免疫反應,促進癌症的生長。專家在患結腸癌的年輕人病例中,都發現了大量的核粒梭形桿菌。
近年來,兒童和年輕成年人的肥胖症急劇上升,綜合而言,肥胖和結腸癌之間存在關聯,但是許多被診斷出結腸癌的年輕人並不肥胖,發病率上升似乎並不止肥胖這個單一因素。
目前,學界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了解癌症早發、及上升的原因。不過,專家長期以來一直建議的事情是明智——健康生活。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定期鍛煉、不吸煙、限制飲酒、在必要時才服用抗生素。健康的生活習慣,應該從小就培養。
延伸閱讀
注意! BA.5潛伏期,愈來愈短了重症醫:示警3後果
鮭魚、鯖魚營養價值高! 如何挑選魚貨避免踩雷? 專業廚師授「3步驟」秒分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