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氣候變遷造成全球各地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對人們生活及各行各業的影響和衝擊日益顯著,中央氣象局考量到自身最大的資產就是各式資料,因此在3月公告「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希望將開放資料的概念進一步拓展到「開放資源」,提供眾多應用領域所需的氣象服務,而「天氣風險管理開發股份有限公司」9月經核定,成為首家通過的民間氣象產業。氣象副局長程家平表示:「藉由資料的分享,可減少10~30%的損失,也能扶植氣象相關人才」;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則強調:「政府應該要帶頭分享資料、投入更多資源,讓其在民間有更大效益」。
為協助各界面對氣候變遷的和調適需求,氣象局希望結合氣象領域產、官、學、研金各界的力量,在 公私部門、學研單位以及民間公司、團體間建立包容性夥伴關係,氣象副局長程家平指出,近10年資料顯示,台灣因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財損每年180億台幣、農損每年約100億台幣,但據世界氣象組織(WMO)估計,正確的預報配合適當的調適措施,可減少10~30%的氣象災害,每年潛在減損效益達18~57億,因此如何將天氣、氣候、變遷等自然現象和衝擊,轉換成使用者可以理解的資訊,讓各領域加值運用,才能實質降低風險、減少災損甚至創造利益,因此推出「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他們於4月向氣象局提出每日傳輸量41GB的資源需求,9月核定通過,預期未來可深化氣象資訊於防災領域的使用,並開創綠能風光電領域的應用,彭啟明強調,台灣國內氣象產業的產值約1年20~30億,天氣風險公司大約佔1億多,未來若氣象局公想資源的機制開放更多,產值倍數成長一定沒有問題,因為現在的再生能源、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需要非常強大的氣象資源支持,這和每日播報天氣的運用有很大的不同;彭啟明補充,世界各地都有許多民間氣象公司,大家也體認到官方氣象局能做的就是一般的大眾服務,但若透過政府民間合作,就能做出更多客製化的服務。
唐鳳今日出席「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簽約儀式提到,針對民間有極大需求,且又有高運用價值的資料,應該值得開放、投入更多資源去增值,這次氣象局率先推出相關方案,未來中央也會結合更多部會去精進資源品質滿足各界需求,他以語言為例,若很多人講一種語言,它就變會得較有價值,所以愈分享愈有價值,資料就是類似這樣,愈來愈多人分享相關的資料,就更能就事論事討論;只有少數人擁有,就沒辦法發揮它的價值。程家平也表明,雖然目前只有1家天氣風險公司完成所有程序簽約,但其實已經共有7家民間團體或公司積極接觸詢問,期待更多產業業者申請「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提供眾多應用領域所需氣象服務的支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他們於4月向氣象局提出每日傳輸量41GB的資源需求,9月核定通過,預期未來可深化氣象資訊於防災領域的使用,並開創綠能風光電領域的應用,彭啟明強調,台灣國內氣象產業的產值約1年20~30億,天氣風險公司大約佔1億多,未來若氣象局公想資源的機制開放更多,產值倍數成長一定沒有問題,因為現在的再生能源、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需要非常強大的氣象資源支持,這和每日播報天氣的運用有很大的不同;彭啟明補充,世界各地都有許多民間氣象公司,大家也體認到官方氣象局能做的就是一般的大眾服務,但若透過政府民間合作,就能做出更多客製化的服務。
唐鳳今日出席「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簽約儀式提到,針對民間有極大需求,且又有高運用價值的資料,應該值得開放、投入更多資源去增值,這次氣象局率先推出相關方案,未來中央也會結合更多部會去精進資源品質滿足各界需求,他以語言為例,若很多人講一種語言,它就變會得較有價值,所以愈分享愈有價值,資料就是類似這樣,愈來愈多人分享相關的資料,就更能就事論事討論;只有少數人擁有,就沒辦法發揮它的價值。程家平也表明,雖然目前只有1家天氣風險公司完成所有程序簽約,但其實已經共有7家民間團體或公司積極接觸詢問,期待更多產業業者申請「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提供眾多應用領域所需氣象服務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