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24節氣都有其各自帶代表的意義,而今(23)日的「秋分」表示季節上將由「暖季轉換為冷季」,中央氣象局提醒,秋分過後整體天氣會漸轉涼,黑夜的時間也會比白天長,平時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僅如此,秋分也意味著臺灣中南部將開始進入「枯水期」,提醒民眾一定要愛惜水、節省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氣象局今在官方臉書粉專「報天氣 - 中央氣象局」發文提到,今年秋分的時間點,約在今天的上午9:03~9:04之間。氣象局解釋,每年3月、9月,太陽會各有一次直射地球赤道,這2個時間點就分別稱為「春分」和「秋分」;在秋分之前,太陽直射北半球,隨著地球公轉,太陽直射赤道來到秋分,過了秋分後,太陽直射區移至南半球,臺灣所在的北半球黑夜將比白天長。

▲(圖/中央氣象局提供)
▲今年秋分的時間點,約在今天的上午9:03~9:04之間,季節上由暖季轉換為冷季。(圖/中央氣象局提供)
氣象局說道,對臺灣而言,秋分過後吸收到的太陽輻射能量逐漸減少,表示季節上由暖季轉換為冷季,涼冷之意也將漸趨明顯,整體天氣漸轉涼的情況下,年長者、嬰幼兒在早晚的保暖格外重要,且秋分之後,約是臺灣中南部進入枯水期的開始,惜水、節水會是該地區民眾的重要課題。

此外,除了天氣的變化外,台北市立天文館也指出,秋分屬於天文上的分界點,晝夜幾乎等長,秋分前後於日出前2~3小時,東方地平線延伸約30度高的天空,有呈三角形淡白色光錐的黃道光出現,黃道光是太陽系內細小的塵埃反射陽光所形成的微弱亮光,只有春分及秋分時才較容易看見。氣象局也提到,衛星雲圖上,地球右半邊有個特別亮的圓,就是早上約5:10時太陽直射的區域,強光被反射回衛星的接收器,因此看起來特別亮,這塊光區的位置今天正在赤道上,接下來會逐漸往南半球移動,大家可以觀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