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第二艘量產型沱江艦日前於龍德造船廠下水,並命名為「富江軍艦」,由於「富江」與知名日本漫畫家伊藤潤二的作品「富江」同名,名稱公布時曾一度引起熱烈討論。事實上,海軍船艦命名除了根據船艦類型、級別有其規定,更有時會因政治時空背景而有所改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國軍軍艦命名原則經過數次變革,二戰結束初期,我國一級艦多為接收美軍除役二手軍艦與少部份日本戰敗賠償軍艦,驅逐艦以「陽」字為名,也就是俗稱的「陽字級」。1980年代海軍實施「武進計畫」為18艘陽字級驅逐艦陸續進行現代化武器系統更新。

二戰後,美國軍援7艘專門用於船隊護航的護航驅逐艦,艦名以具有「太」字的縣名命名,因此被通稱「太字號」。1960年代,海軍獲得12艘可用於部隊運輸的「山字級」巡防艦,「山字級」軍艦排水量低於驅逐艦,被視為二級艦,抵台後並未參與台海戰爭,一直服役到1990年代才除役。

海軍為船艦命名重視船運昌隆,但是也有軍艦因爲名字諧音不吉利而遭嫌棄。1977年美軍將基靈級USS Rowan軍艦移交我國,海軍命名為「朝陽軍艦」,艦隊認為「朝陽」音似「遭殃」認為不吉利想改名,但是海軍司令部不同意,1977年8月22日「朝陽軍艦」拖往高雄途中遇上颱風,在屏東外海擱淺,在評估無法修復後就地拆解。

民進黨執政後去中國化命名

隨著陽字級艦逐漸老舊,海軍在1990年代啟動光華計畫,透過美國協助建造、外購籌獲新一代軍艦。1990年代服役的8艘國造成功級艦,原型艦為美國派里級巡防艦,成功級巡防艦8艘軍艦以中國歷史上名將為命名依據,分別為鄭成功、鄭和、戚繼光、岳飛、郭子儀、班超、張騫、田單等。從法國引進的拉法葉級巡防艦則以中國大陸省會為命名依據,以康定、西寧、昆明、迪化、武昌、承德為名。

不過,2000年民進黨政府首度上台後推行「去中國化」運動,也開始要求軍艦儘量以台灣地名為主。美軍在2005年移交4艘紀德級(Kidd class)驅逐艦,這4艘軍艦以美國海軍在二戰期間陣亡將軍為名,所有又有「陣亡將軍級」別名,海軍原本要以沿用美軍艦名的譯名為名,再衍生為「德字號」,但2005年立法院做成決議,要求今後艦名必須以台灣的人名或地名命名,因而改以台灣港口為名,分別為基隆、蘇澳、左營、馬公,又稱為基隆級艦。

歐巴馬在2015年宣布移交4艘美軍除役派里級巡防艦給台灣,但海軍只接收2艘,依據名將命名原則,原本名為「葆禎」與「福星」,以紀念沈葆禎與羅福星,但最後以與台灣關聯性較高的將領劉銘傳、丘逢甲為名,命名為銘傳與逢甲軍艦。

海軍在2010年代推動「迅海計畫」,國艦國造的高效能巡邏艦則以「江」字為名,首艘沱江號巡邏艦為紀念1958年九二海戰中立下戰功的沱江軍艦,後續量產的首艘高效能後續艦則命名為塔江軍艦,「塔江」軍艦其首字取自台東縣塔瓦溪,該溪流屬排灣族生活領域,象徵排灣族人天性具有不畏艱難,驍勇善戰之狩獵文化精神。

國防部在今年4月舉辦網路命名及票選活動,根據5月公布結果,統計最高前10名,依序為「安江、萬江、旭江、柳江、富江、武江、浯江、丹江、蘭江及寶江」,海軍將此列入艦艇命名參據。高效能後續艦第二艘艦取名「富江」,取名自花蓮縣的富源溪,為秀姑巒溪的支流之一,恰巧與知名日本漫畫家伊藤潤二的作品「富江」同名,引發熱烈討論。

▲我國向美國採購之兩艘派里級巡防艦─銘傳軍艦 ( PFG-1112 ) 與逢甲軍艦 ( PFG-1115 ) ,8日在左營軍港東碼頭舉行成軍典禮圖。(圖/記者呂炯昌攝, 2018.11.8)
▲我國向美國採購之兩艘派里級巡防艦─銘傳軍艦 ( PFG-1112 ) 與逢甲軍艦 ( PFG-1115 ) ,8日在左營軍港東碼頭舉行成軍典禮圖。(圖/記者呂炯昌攝, 20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