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長期關注育兒家庭議題的兒福聯盟與親子天下,共同舉辦「聽爸媽的話—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座談,現場邀請到親子系臉書粉絲團「林叨囝仔The Lins' Kids」一家、黃瑽寧醫師、石易平副教授等進行對話,從不同的角度,分享如何從硬體環境及社會氛圍建構友善育兒環境。
家長帶孩子外出 常遭遇不友善
兒福聯盟林志嘉董事長表示,雖然現在政府提供多項經濟補助,減輕家長育兒負擔,但較少關心家長帶孩子外出遇到的不友善狀況,希望藉由這次座談的分享,集思廣益來為爸媽打造方便外出的友善育兒環境。
硬體設施待改進 6寶媽曾受網友批評
育有六寶的陳珮芬分享養育六個孩子一路上的經歷,育兒11年的他們雖然有感覺到政府對於育兒家庭的支持有變多,但育兒環境不論是硬體設施或是社會氛圍都還有改善的空間,如硬體設施的部分親子停車位幾乎很難找到,就算找到空間也不夠大難以讓嬰兒提籃順利上下車,以及買車票只有前兩胎有優惠,反倒像是在懲罰育有多胎的父母;社會氛圍的不友善更是明顯,不止餐廳訂位店家聽到兩大六小就拒絕訂位。
此外,她也提到當初在粉絲團上分享懷第六胎就遭到網友的批評,印象深刻的酸言酸語包含「貧窮沒事做的人才生那麼多胎」、「慾望把持不住」等。
職場環境不友善育兒父母 最大困境是時間
黃瑽寧醫師則說,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教養方式,而大部分的育兒困境反而不是硬體,更廣大的父母遇到的困境其實是「時間」,父母進入職場後很多產業對於育兒父母不友善的狀況就顯現出來,即使有育嬰假也很多父母還是不敢請,但孩子其實是需要很多時間陪伴的,建議企業都開始遠距工作的措施,成為一個常態。
不願生育 社會態度恐是其一原因
石易平副教授也提到,現在社會對於育兒家庭的不友善是讓人不願生育的一大原因。至於如何創造親子友善的社會氛圍,以親子餐廳為例,只用商業化的手段去解決對育兒家庭不友善的社會氛圍不太足夠,難以增進育兒家庭和未生育家庭彼此的理解;而育兒家庭仍存在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他自己研究發現孩子學齡前媽媽受到的影響比爸爸多。
教育孩子不容易 需社會多一點包容、支持
兒福聯盟2022年育兒支持議題愛心大使-林心如也分享,自己生孩子後的最大改變是變得更加有耐性,對待他人也更有同理心,教育孩子雖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看到孩子能力逐漸「解鎖」,一切都很值得,也希望大家在公共場合聽到孩子哭時,能多一點包容,給爸媽多一點支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0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兒福聯盟林志嘉董事長表示,雖然現在政府提供多項經濟補助,減輕家長育兒負擔,但較少關心家長帶孩子外出遇到的不友善狀況,希望藉由這次座談的分享,集思廣益來為爸媽打造方便外出的友善育兒環境。
硬體設施待改進 6寶媽曾受網友批評
育有六寶的陳珮芬分享養育六個孩子一路上的經歷,育兒11年的他們雖然有感覺到政府對於育兒家庭的支持有變多,但育兒環境不論是硬體設施或是社會氛圍都還有改善的空間,如硬體設施的部分親子停車位幾乎很難找到,就算找到空間也不夠大難以讓嬰兒提籃順利上下車,以及買車票只有前兩胎有優惠,反倒像是在懲罰育有多胎的父母;社會氛圍的不友善更是明顯,不止餐廳訂位店家聽到兩大六小就拒絕訂位。
此外,她也提到當初在粉絲團上分享懷第六胎就遭到網友的批評,印象深刻的酸言酸語包含「貧窮沒事做的人才生那麼多胎」、「慾望把持不住」等。
職場環境不友善育兒父母 最大困境是時間
黃瑽寧醫師則說,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教養方式,而大部分的育兒困境反而不是硬體,更廣大的父母遇到的困境其實是「時間」,父母進入職場後很多產業對於育兒父母不友善的狀況就顯現出來,即使有育嬰假也很多父母還是不敢請,但孩子其實是需要很多時間陪伴的,建議企業都開始遠距工作的措施,成為一個常態。
不願生育 社會態度恐是其一原因
石易平副教授也提到,現在社會對於育兒家庭的不友善是讓人不願生育的一大原因。至於如何創造親子友善的社會氛圍,以親子餐廳為例,只用商業化的手段去解決對育兒家庭不友善的社會氛圍不太足夠,難以增進育兒家庭和未生育家庭彼此的理解;而育兒家庭仍存在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他自己研究發現孩子學齡前媽媽受到的影響比爸爸多。
教育孩子不容易 需社會多一點包容、支持
兒福聯盟2022年育兒支持議題愛心大使-林心如也分享,自己生孩子後的最大改變是變得更加有耐性,對待他人也更有同理心,教育孩子雖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看到孩子能力逐漸「解鎖」,一切都很值得,也希望大家在公共場合聽到孩子哭時,能多一點包容,給爸媽多一點支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0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