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9日專電)烏克蘭國會近日建立跨黨派友台小組,遭北京施壓。發起友台小組的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告訴中央社,北京的作為欠缺正當性,且與台灣發展非官方關係不違背烏中協議。
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27日再度接受中央社專訪,回顧他推動這個小組的心路歷程及後續遭遇的壓力。友台小組本月中旬實質成立,待國會舉行全會即可由議長或副議長正式宣布,完備程序。不過,考量戰爭情勢變化及俄軍攻擊威脅,何時舉行全會仍未定。
*友台小組料將擴大 不排除推動訪台
全名為「支持與台灣發展友誼以及經貿、文化和人道合作」的烏克蘭國會跨黨派小組目前有15名成員,除了自由派在野黨「歐洲團結黨」(European Solidarity)及「民意黨」(Holos)各有2位及3位議員加入,其他成員、包括主席梅列日科都屬執政的「人民公僕黨」(Servant of the People)。
梅列日科透露,近日另有兩名議員表達參加意願,小組人數可能增加。關於友台小組是否獲同為人民公僕黨員的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支持,梅列日科說,澤倫斯基對小組成立不知情。
根據日期為8月15日的小組成立聲明,台灣在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侵略的過程中提供援助,因此有必要與台灣發展關係,與價值觀相近的社會深化連結有助捍衛自由、法治、民主等價值。聲明提到,小組的成立符合烏克蘭各項國際協定義務及「一中政策」;發展對台關係也符合歐洲聯盟(EU)方針及烏克蘭爭取加入歐盟的努力。
國際法學者出身的梅列日科告訴中央社,根據1992年烏中建交公報,中國不反對烏克蘭與台灣建立非官方關係。由於國會議員不是官方代表,北京沒有理由阻撓烏克蘭國會成立對台小組,烏克蘭國會議員也有權訪問台灣。
他強調,烏克蘭是與英、美、波蘭等國一樣的主權獨立國家,國會議員自然應享有與這些國家的議員一樣的發展對台關係權利 。
梅列日科透露,雖然還沒正式討論,但對台小組確實有訪問台灣的想法。他認為,烏克蘭國會議員訪台是「遲早會發生」的事,一如各國議員訪台般自然、符合常規,不需大驚小怪或大肆張揚;未來若有烏克蘭產業或文化界人士訪台,國會議員也可加入。
記者追問,除了烏方主動組團訪台,梅列日科及其他議員是否可能因為獲邀參加國際會議而前往台灣。梅列日科回應,「我不排除」、「事實上,我十分樂意訪台」。根據可靠消息,可能就在今年內。
與部分國家相較,烏克蘭國會跨黨派小組的組織規範相對鬆散,「動員力」也有限。不過,從友台小組成立過程看來,烏克蘭國會對台灣的興趣值得期待。
梅列日科告訴記者,他從未在議員間特別宣傳、甚至未曾在黨內尋求支持,但在他按程序將提案上傳國會電子文書系統後,兩天內就有他黨議員透過電子簽署加入,無論是速度或人數都超乎他預期。
他指出,部分對台小組成員具「台灣經驗」,另一些則是有興趣與台灣發展經貿、文化交流。他說,其中一名成員還因為中國近年收購烏克蘭頂尖飛機引擎製造企業「馬達西奇」(Motor Sich)的爭議,遭北京制裁。
不過,儘管遭中、俄雙雙制裁的英國國會外委會主席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曾為他加油打氣、告訴他被中、俄制裁是「榮耀」,目前僅累積一枚俄羅斯制裁「勳章」的梅列日科說,他對遭北京制裁興趣不大。
他說,他期待有空間同時與中國和台灣維持正常往來,也希望中國終將走向自由民主。但中國對俄烏戰爭的態度令他心寒。
*俄烏戰爭揭北京真面目 烏中戰略夥伴關係名存實亡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侵略烏克蘭。在此之前,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初在北京會晤,隨後發布聯合聲明,宣告雙方友好「沒有止境」;中方也支持俄方多項訴求,包括譴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積極「東擴」。
儘管北約是防衛型組織,不僅未曾主動尋求擴張,多年來更試圖維護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並因此對俄周邊國家申請加入瞻前顧後,且在今年戰爭爆發前,加入北約還不是烏克蘭主流民意,莫斯科屢稱北約東擴、「拉攏」烏克蘭威脅到俄羅斯安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必須為烏克蘭境內戰事負最終責任。
8月10日,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TASS)刊登對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的專訪。張漢暉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為例,宣稱為了遏制俄羅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刻意挑起俄烏關係「危機」,而為了壓制中國,美國大打「台灣牌」,甚至試圖在台海重演經實戰驗證有效的「烏克蘭劇本」,大搞亞太版「北約東擴」、居心叵測將烏克蘭與台灣問題掛勾。
8月17日,中國宣布參加9月1日登場、俄羅斯主持的「東方-2022」多國聯合軍演。根據俄羅斯國防部29日的公告,這場集中在東部軍區、睽違4年再度舉行的演訓涵蓋日本海、鄂霍次克海(Sea of Okhotsk),且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中國海軍將另行在日本海一帶操演。中方表示,參與演習「與當前國際和地區局勢無關」。
梅列日科說,種種跡象顯示北京不僅在外交戰場為莫斯科幫腔,更以具體行動支持。他已在烏克蘭公開呼籲重新審視對中關係,以及與中國在2010年代簽署的一系列雙邊「戰略夥伴關係」文件。
另一方面,北京的言行顯示,烏克蘭與台灣在政治、安全領域有許多可類比、利益相通之處,有助雙邊進一步往來。
更重要的,與中方的交手經驗讓梅列日科領悟到,中國根本不把烏克蘭放在眼裡,他因此沒有必要忌憚中國、對推動烏台關係畏首畏尾。
他舉例,烏克蘭曾在3月陷入危急,當時他與幾位議員請求與中國駐烏大使范先榮會面,籲請他協助促成烏俄議定人道走廊,但范先榮藉故回絕。
與此同時,烏東已有數名中國人死於俄軍炮火,但中方顯然不覺得在敦促俄方停火上,與烏克蘭有共同利益。
此外,儘管烏克蘭國會對中關係小組人數龐大,甚至有高達3位共同主席,此小組在戰爭爆發後未能發揮任何效用。
相較之下,梅列日科說,台灣提供烏克蘭大量人道援助,也參與北京至今拒絕加入的對俄制裁。他感性表示,戰爭改變了他對中國和台灣的看法,他決定盡一切所能回饋台灣。
*故事得從立陶宛說起 梅列日科:所有責任我一人承擔
中央社4月首次專訪梅列日科,當時尚未接觸台灣政界的他表示,感佩台灣支援烏克蘭,他支持推動烏台往來。
為梅列日科與台灣搭起橋樑的是立陶宛。前立陶宛駐美大使、現任國會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3月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接受中央社採訪時透露,戰爭爆發前,他與部分烏克蘭國會議員曾醞釀共同訪台,他十分期待一步步促成台烏關係美事。
7月,梅列日科應帕維里歐尼斯邀請,赴維爾紐斯參加立陶宛與美國建交百年紀念論壇。這是梅列日科第一次與台灣政界互動,當時出席的有時任外交部次長曾厚仁、駐美代表蕭美琴以及立法委員邱志偉、林靜儀。
梅列日科難掩與台灣代表「相見歡」的興奮之情。他在論壇會場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坦言,與台灣政界人士互動很快就能彼此理解、擦出火花。他說,烏克蘭為自由而戰,「台灣認為這也是他們的戰爭」。
結束立陶宛行程,梅列日科開始醞釀成立國會對台小組。他本月27日略顯激動告訴中央社,延續與台灣方面剛起頭的關係、促成烏台對話,是他主動發起,「所有後果就完全讓我一個人承擔吧」。
本月受訪時,梅列日科數次流露難以徹底克制的情緒波動。他認為拓展對台關係在道德上是正確的事,也符合烏克蘭國家利益,他國無權干涉。
不過,考量烏克蘭在戰爭期間的艱難處境及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梅列日科選擇在國會正式宣布前,儘可能就對台小組成立一事保持低調。但一名小組成員的推文讓事情提前曝光。
梅列日科說,既然小組已實質成立,成員有權分享好消息,「我們沒什麼好躲躲藏藏的」。然而,中國駐烏大使館開始動作頻頻,聯繫政黨領袖等中方認為可影響梅列日科的人士,向他們「抱怨」梅列日科的作為,要他們施壓梅列日科到大使館說明。在北京,中方向烏克蘭駐中臨時代辦列親斯卡(Zhanna Leshchynska)提出交涉。
梅列日科形容中方透過他人施壓、在背後搞各種小動作是「蘇聯作風」。他強調,若認為他犯錯,中方大可依循正常管道、按正當程序對他提出交涉。不過,既然范先榮曾拒絕與他會面,梅列日科自認沒有義務順從中國駐烏大使的要求;更何況,是有事要談的范先榮該到國會求見,而不是梅列日科去大使館報到。
梅列日科說,中方甚至無法提出有邏輯和事實依據的論述,證明他「錯了」。
根據烏克蘭駐中使館應要求讓梅列日科過目的交涉文件,除了與莫斯科一鼻孔出氣,中方未提出任何足以說服他放棄對台立場的具體論述,部分字眼倒是隱含威脅。
烏克蘭方面,目前沒有黨政人士要求梅列日科退讓或批評他的作為。梅列日科說,依然對烏台關係充滿信心,認為雙方在經貿、科技等領域具良好互補性,並主張效法波蘭等歐洲國家,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而這預計也是對台小組優先推動的政策之一。(編輯:郭中翰)1110830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友台小組料將擴大 不排除推動訪台
全名為「支持與台灣發展友誼以及經貿、文化和人道合作」的烏克蘭國會跨黨派小組目前有15名成員,除了自由派在野黨「歐洲團結黨」(European Solidarity)及「民意黨」(Holos)各有2位及3位議員加入,其他成員、包括主席梅列日科都屬執政的「人民公僕黨」(Servant of the People)。
梅列日科透露,近日另有兩名議員表達參加意願,小組人數可能增加。關於友台小組是否獲同為人民公僕黨員的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支持,梅列日科說,澤倫斯基對小組成立不知情。
根據日期為8月15日的小組成立聲明,台灣在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侵略的過程中提供援助,因此有必要與台灣發展關係,與價值觀相近的社會深化連結有助捍衛自由、法治、民主等價值。聲明提到,小組的成立符合烏克蘭各項國際協定義務及「一中政策」;發展對台關係也符合歐洲聯盟(EU)方針及烏克蘭爭取加入歐盟的努力。
國際法學者出身的梅列日科告訴中央社,根據1992年烏中建交公報,中國不反對烏克蘭與台灣建立非官方關係。由於國會議員不是官方代表,北京沒有理由阻撓烏克蘭國會成立對台小組,烏克蘭國會議員也有權訪問台灣。
他強調,烏克蘭是與英、美、波蘭等國一樣的主權獨立國家,國會議員自然應享有與這些國家的議員一樣的發展對台關係權利 。
梅列日科透露,雖然還沒正式討論,但對台小組確實有訪問台灣的想法。他認為,烏克蘭國會議員訪台是「遲早會發生」的事,一如各國議員訪台般自然、符合常規,不需大驚小怪或大肆張揚;未來若有烏克蘭產業或文化界人士訪台,國會議員也可加入。
記者追問,除了烏方主動組團訪台,梅列日科及其他議員是否可能因為獲邀參加國際會議而前往台灣。梅列日科回應,「我不排除」、「事實上,我十分樂意訪台」。根據可靠消息,可能就在今年內。
與部分國家相較,烏克蘭國會跨黨派小組的組織規範相對鬆散,「動員力」也有限。不過,從友台小組成立過程看來,烏克蘭國會對台灣的興趣值得期待。
梅列日科告訴記者,他從未在議員間特別宣傳、甚至未曾在黨內尋求支持,但在他按程序將提案上傳國會電子文書系統後,兩天內就有他黨議員透過電子簽署加入,無論是速度或人數都超乎他預期。
他指出,部分對台小組成員具「台灣經驗」,另一些則是有興趣與台灣發展經貿、文化交流。他說,其中一名成員還因為中國近年收購烏克蘭頂尖飛機引擎製造企業「馬達西奇」(Motor Sich)的爭議,遭北京制裁。
不過,儘管遭中、俄雙雙制裁的英國國會外委會主席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曾為他加油打氣、告訴他被中、俄制裁是「榮耀」,目前僅累積一枚俄羅斯制裁「勳章」的梅列日科說,他對遭北京制裁興趣不大。
他說,他期待有空間同時與中國和台灣維持正常往來,也希望中國終將走向自由民主。但中國對俄烏戰爭的態度令他心寒。
*俄烏戰爭揭北京真面目 烏中戰略夥伴關係名存實亡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侵略烏克蘭。在此之前,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初在北京會晤,隨後發布聯合聲明,宣告雙方友好「沒有止境」;中方也支持俄方多項訴求,包括譴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積極「東擴」。
儘管北約是防衛型組織,不僅未曾主動尋求擴張,多年來更試圖維護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並因此對俄周邊國家申請加入瞻前顧後,且在今年戰爭爆發前,加入北約還不是烏克蘭主流民意,莫斯科屢稱北約東擴、「拉攏」烏克蘭威脅到俄羅斯安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必須為烏克蘭境內戰事負最終責任。
8月10日,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TASS)刊登對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的專訪。張漢暉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為例,宣稱為了遏制俄羅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刻意挑起俄烏關係「危機」,而為了壓制中國,美國大打「台灣牌」,甚至試圖在台海重演經實戰驗證有效的「烏克蘭劇本」,大搞亞太版「北約東擴」、居心叵測將烏克蘭與台灣問題掛勾。
8月17日,中國宣布參加9月1日登場、俄羅斯主持的「東方-2022」多國聯合軍演。根據俄羅斯國防部29日的公告,這場集中在東部軍區、睽違4年再度舉行的演訓涵蓋日本海、鄂霍次克海(Sea of Okhotsk),且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中國海軍將另行在日本海一帶操演。中方表示,參與演習「與當前國際和地區局勢無關」。
梅列日科說,種種跡象顯示北京不僅在外交戰場為莫斯科幫腔,更以具體行動支持。他已在烏克蘭公開呼籲重新審視對中關係,以及與中國在2010年代簽署的一系列雙邊「戰略夥伴關係」文件。
另一方面,北京的言行顯示,烏克蘭與台灣在政治、安全領域有許多可類比、利益相通之處,有助雙邊進一步往來。
更重要的,與中方的交手經驗讓梅列日科領悟到,中國根本不把烏克蘭放在眼裡,他因此沒有必要忌憚中國、對推動烏台關係畏首畏尾。
他舉例,烏克蘭曾在3月陷入危急,當時他與幾位議員請求與中國駐烏大使范先榮會面,籲請他協助促成烏俄議定人道走廊,但范先榮藉故回絕。
與此同時,烏東已有數名中國人死於俄軍炮火,但中方顯然不覺得在敦促俄方停火上,與烏克蘭有共同利益。
此外,儘管烏克蘭國會對中關係小組人數龐大,甚至有高達3位共同主席,此小組在戰爭爆發後未能發揮任何效用。
相較之下,梅列日科說,台灣提供烏克蘭大量人道援助,也參與北京至今拒絕加入的對俄制裁。他感性表示,戰爭改變了他對中國和台灣的看法,他決定盡一切所能回饋台灣。
*故事得從立陶宛說起 梅列日科:所有責任我一人承擔
中央社4月首次專訪梅列日科,當時尚未接觸台灣政界的他表示,感佩台灣支援烏克蘭,他支持推動烏台往來。
為梅列日科與台灣搭起橋樑的是立陶宛。前立陶宛駐美大使、現任國會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3月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接受中央社採訪時透露,戰爭爆發前,他與部分烏克蘭國會議員曾醞釀共同訪台,他十分期待一步步促成台烏關係美事。
7月,梅列日科應帕維里歐尼斯邀請,赴維爾紐斯參加立陶宛與美國建交百年紀念論壇。這是梅列日科第一次與台灣政界互動,當時出席的有時任外交部次長曾厚仁、駐美代表蕭美琴以及立法委員邱志偉、林靜儀。
梅列日科難掩與台灣代表「相見歡」的興奮之情。他在論壇會場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坦言,與台灣政界人士互動很快就能彼此理解、擦出火花。他說,烏克蘭為自由而戰,「台灣認為這也是他們的戰爭」。
結束立陶宛行程,梅列日科開始醞釀成立國會對台小組。他本月27日略顯激動告訴中央社,延續與台灣方面剛起頭的關係、促成烏台對話,是他主動發起,「所有後果就完全讓我一個人承擔吧」。
本月受訪時,梅列日科數次流露難以徹底克制的情緒波動。他認為拓展對台關係在道德上是正確的事,也符合烏克蘭國家利益,他國無權干涉。
不過,考量烏克蘭在戰爭期間的艱難處境及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梅列日科選擇在國會正式宣布前,儘可能就對台小組成立一事保持低調。但一名小組成員的推文讓事情提前曝光。
梅列日科說,既然小組已實質成立,成員有權分享好消息,「我們沒什麼好躲躲藏藏的」。然而,中國駐烏大使館開始動作頻頻,聯繫政黨領袖等中方認為可影響梅列日科的人士,向他們「抱怨」梅列日科的作為,要他們施壓梅列日科到大使館說明。在北京,中方向烏克蘭駐中臨時代辦列親斯卡(Zhanna Leshchynska)提出交涉。
梅列日科形容中方透過他人施壓、在背後搞各種小動作是「蘇聯作風」。他強調,若認為他犯錯,中方大可依循正常管道、按正當程序對他提出交涉。不過,既然范先榮曾拒絕與他會面,梅列日科自認沒有義務順從中國駐烏大使的要求;更何況,是有事要談的范先榮該到國會求見,而不是梅列日科去大使館報到。
梅列日科說,中方甚至無法提出有邏輯和事實依據的論述,證明他「錯了」。
根據烏克蘭駐中使館應要求讓梅列日科過目的交涉文件,除了與莫斯科一鼻孔出氣,中方未提出任何足以說服他放棄對台立場的具體論述,部分字眼倒是隱含威脅。
烏克蘭方面,目前沒有黨政人士要求梅列日科退讓或批評他的作為。梅列日科說,依然對烏台關係充滿信心,認為雙方在經貿、科技等領域具良好互補性,並主張效法波蘭等歐洲國家,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而這預計也是對台小組優先推動的政策之一。(編輯:郭中翰)11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