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去年宣布將2025年的儲能建置容量目標調高到1000MW,今年經濟部更推出光電結合儲能的計畫,2025儲能目標來到1500MW。對於這個數字,從業者到學者,都認為不足以因應再生能源對電網的衝擊,然而無論是對於儲能政策的調整、或是對於為了要因應能源轉型而可能影響到電價等議題,台電發言人在受訪時都態度保守,被問及會如何影響電價時說「不擔心」,而被問到儲能目標是否足夠,也到最後才稍微透露「會調整」,但民眾對於電網的穩定性本就已信心動搖,若不更積極去設想電網問題以及解決方法,若再發生大停電,恐進一步讓民眾對能源政策失去信心。
對於台電的漫不經心,有個實例。《NOWnews今日新聞》8月原本計畫前往採訪烏來福山國小(現為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的「防災型微電網」,唯在與台電協調多日後被告知,該處電網啟用時間已久,目前正在維護、不方便安排採訪拍攝。採訪計畫被中斷是一回事,令人驚訝的是,該處「防災型微電網」於2017年啟用時,台電便以「終結風災孤島」為題發布新聞稿,指出該地方2015年遭蘇迪勒颱風重創,陷入停電危機,而防災型微電網的啟用,讓福山揮別颱風孤島、走向綠能部落。
8月正值暑假颱風季,如此重要的微電網設施卻在維修中,不禁令人懷疑,台電對於建立電網韌性的態度,是有決心解決問題?還是得過且過?
此外,今年發生303大停電後,外界對是否缺電的質疑聲浪再起,而台電及經濟部仍回應表示不缺電、要改善的是電網韌性,還加碼推出500MW光電結合儲能的計畫,並提出包括改善南電北送、改善變電所等解決方案。
但是並非人人都是電網專家,都可以理解政府所言的各種不利因素所造成電網問題,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輕易了解這些改善政策是否能夠確保一個穩定供電的未來。確實不受停電影響生活,才能真實感受到台電所言的「不缺電」。
能源經濟學者陳中舜受訪時說,缺不缺電是風險機率問題,因此不應該只是單純地拿數字出便說現在的備轉容量足夠所以「不缺電」,它是機率問題,因此問題就回到,現在的電網,是否能夠承受各種意外造成的停電風險,這才是問「缺不缺電」這個問題的核心。
台灣土地有限,因此能夠開發的電能也有限,台電自己也說能夠開發的電能有上限,而為了要銜接國際,再生能源發展又是必然趨勢,電能開發有限加上必須優先開發綠能的前提下,對於電網造成的壓力勢必沉重、也是對負責電能調度的台電一大考驗。
口頭上說現在「不缺電」的說服力有限,台電應上緊發條、更積極扮演好各方面無論是電能調度、建製智慧電網的角色,並回應業者所反應在開發上遇到的問題、回應學者提出的建議及擔憂,而不是得過且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8月正值暑假颱風季,如此重要的微電網設施卻在維修中,不禁令人懷疑,台電對於建立電網韌性的態度,是有決心解決問題?還是得過且過?
此外,今年發生303大停電後,外界對是否缺電的質疑聲浪再起,而台電及經濟部仍回應表示不缺電、要改善的是電網韌性,還加碼推出500MW光電結合儲能的計畫,並提出包括改善南電北送、改善變電所等解決方案。
但是並非人人都是電網專家,都可以理解政府所言的各種不利因素所造成電網問題,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輕易了解這些改善政策是否能夠確保一個穩定供電的未來。確實不受停電影響生活,才能真實感受到台電所言的「不缺電」。
能源經濟學者陳中舜受訪時說,缺不缺電是風險機率問題,因此不應該只是單純地拿數字出便說現在的備轉容量足夠所以「不缺電」,它是機率問題,因此問題就回到,現在的電網,是否能夠承受各種意外造成的停電風險,這才是問「缺不缺電」這個問題的核心。
台灣土地有限,因此能夠開發的電能也有限,台電自己也說能夠開發的電能有上限,而為了要銜接國際,再生能源發展又是必然趨勢,電能開發有限加上必須優先開發綠能的前提下,對於電網造成的壓力勢必沉重、也是對負責電能調度的台電一大考驗。
口頭上說現在「不缺電」的說服力有限,台電應上緊發條、更積極扮演好各方面無論是電能調度、建製智慧電網的角色,並回應業者所反應在開發上遇到的問題、回應學者提出的建議及擔憂,而不是得過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