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推到半個月前,當時民進黨人還不斷透過媒體放話,指7月5日爆發的「論文門」,對林智堅的選情並沒有發生太大的影響,政治口水難以引起民眾的共鳴;到了一周前,民進黨人又宣稱7月24日發生的「球場門」對選情的衝擊遠大於「論文門」。但如今看來,民進黨對桃園的預測顯然是錯的。
7月5日「論文門」爆發當天,林智堅的聲量來到13萬8千筆的新高;7月24日「球場門」炎上,林智堅又在當天第二次開記者會說明論文,兩件事情加在一起,聲量再創15萬1千筆的新高。「球場門」來的又快又急,林智堅接連數次表達歉意,並承諾負擔林哲瑄的醫藥費。
當時民進黨人還分析,「球場門」爆發的太快,必須快速止血,其影響遠甚於「論文門」;時至今日,綠營仍以「共伴」來形容此事,不認為「論文門」是最重要的關鍵。但與其說是「共伴」,不如說「球場門」是壓垮「論文門」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原本綠營自認可以承受的防線,一夕潰堤。
正如綠營分析的,「球場門」像是大出血,但理論上只要即時止血,來得快也去得快,等到投票前夕,不會影響選舉的關鍵;但相反的,「論文門」卻像是附骨之蛆,雖然看起來沒這麼痛、聲量沒那麼高,卻是日日糾纏,永無止境。
近日,綠營內部已經傳出「換堅」的聲音,黨中央和林智堅陣營都極力否認,從民進黨的行事作風也應該不會發生,但顯然「論文門」對選情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民進黨之前的判斷。
民進黨不想「換堅」的理由很簡單,現在換掉林智堅,就等於承認錯誤,承認林智堅抄襲、承認黨的決策錯誤、承認蔡英文獨斷專行是錯的,甚至可能要連帶處理陳明通的問題。在這樣的前提下換將,無論換誰上場,都不會有更高的勝算;不如將錯就錯,讓林智堅繼續硬挺下去,在中央、地方執政資源加持下,純靠陸戰也未必一定會敗。
但民進黨不換堅的風險其實也很大,以過去一周的聲量來看,林智堅的聲量高達72萬筆,即便扣掉25、26兩日「球場門」延續的聲量,林智堅過去5日的聲量仍超過50萬筆,這個數字比「陳時中+蔣萬安+林佳龍+張善政+侯友宜+黃珊珊+蔡其昌+盧秀燕+高虹安+沈慧虹+賴香伶+林耕仁」的聲量總和還要來得高。
林智堅一個人的聲量就超過北、北、桃、中、竹市所有藍白綠候選人聲量的總和,即便加上陳時中口中的「第4個候選人」柯文哲的聲量,也難以望其項背,民進黨立委高嘉瑜的「一屍五命」說,雖然略微誇大,但並非完全沒有根據。
今年底的大選,藍綠都找不到一套有感的論述、賦予選戰一個神聖的意義,來提升支持者的熱情並感動中間選民。既然沒有能力設定戰場,所以只能碰運氣、打遭遇戰。原本藍軍希望透過高仇恨值的陳時中,來激發深藍的熱情,讓這場選舉變成「防疫的信任投票」;結果意外冒出一個更爭議的林智堅,讓這場選舉可能變成對「林智堅學歷」的信任投票。
民進黨對自己總是信心滿滿,但事實證明林智堅、陳明通每次出面,結果都是提油救火,讓爭議越演越烈,以致於連蔡英文明知外界會有「切割」的聯想,也還是取消和林智堅合體的行程。
好事會有外溢效應,壞事也會有。2018年的「韓流」席捲全台,讓國民黨取得縣市長的大勝;2014年連勝文的外溢,則讓國民黨意外輸了桃園市長選舉,開展了鄭文燦的8年神話,當年自信滿滿的朱立倫,也僅以2萬多票驚險獲勝。除非可能來訪的裴洛西真能捲起「抗中保台」的旋風,不然「論文門」的外溢效應,恐怕會遠超過民進黨的想像。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時民進黨人還分析,「球場門」爆發的太快,必須快速止血,其影響遠甚於「論文門」;時至今日,綠營仍以「共伴」來形容此事,不認為「論文門」是最重要的關鍵。但與其說是「共伴」,不如說「球場門」是壓垮「論文門」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原本綠營自認可以承受的防線,一夕潰堤。
正如綠營分析的,「球場門」像是大出血,但理論上只要即時止血,來得快也去得快,等到投票前夕,不會影響選舉的關鍵;但相反的,「論文門」卻像是附骨之蛆,雖然看起來沒這麼痛、聲量沒那麼高,卻是日日糾纏,永無止境。
近日,綠營內部已經傳出「換堅」的聲音,黨中央和林智堅陣營都極力否認,從民進黨的行事作風也應該不會發生,但顯然「論文門」對選情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民進黨之前的判斷。
民進黨不想「換堅」的理由很簡單,現在換掉林智堅,就等於承認錯誤,承認林智堅抄襲、承認黨的決策錯誤、承認蔡英文獨斷專行是錯的,甚至可能要連帶處理陳明通的問題。在這樣的前提下換將,無論換誰上場,都不會有更高的勝算;不如將錯就錯,讓林智堅繼續硬挺下去,在中央、地方執政資源加持下,純靠陸戰也未必一定會敗。
但民進黨不換堅的風險其實也很大,以過去一周的聲量來看,林智堅的聲量高達72萬筆,即便扣掉25、26兩日「球場門」延續的聲量,林智堅過去5日的聲量仍超過50萬筆,這個數字比「陳時中+蔣萬安+林佳龍+張善政+侯友宜+黃珊珊+蔡其昌+盧秀燕+高虹安+沈慧虹+賴香伶+林耕仁」的聲量總和還要來得高。
林智堅一個人的聲量就超過北、北、桃、中、竹市所有藍白綠候選人聲量的總和,即便加上陳時中口中的「第4個候選人」柯文哲的聲量,也難以望其項背,民進黨立委高嘉瑜的「一屍五命」說,雖然略微誇大,但並非完全沒有根據。
今年底的大選,藍綠都找不到一套有感的論述、賦予選戰一個神聖的意義,來提升支持者的熱情並感動中間選民。既然沒有能力設定戰場,所以只能碰運氣、打遭遇戰。原本藍軍希望透過高仇恨值的陳時中,來激發深藍的熱情,讓這場選舉變成「防疫的信任投票」;結果意外冒出一個更爭議的林智堅,讓這場選舉可能變成對「林智堅學歷」的信任投票。
民進黨對自己總是信心滿滿,但事實證明林智堅、陳明通每次出面,結果都是提油救火,讓爭議越演越烈,以致於連蔡英文明知外界會有「切割」的聯想,也還是取消和林智堅合體的行程。
好事會有外溢效應,壞事也會有。2018年的「韓流」席捲全台,讓國民黨取得縣市長的大勝;2014年連勝文的外溢,則讓國民黨意外輸了桃園市長選舉,開展了鄭文燦的8年神話,當年自信滿滿的朱立倫,也僅以2萬多票驚險獲勝。除非可能來訪的裴洛西真能捲起「抗中保台」的旋風,不然「論文門」的外溢效應,恐怕會遠超過民進黨的想像。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