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30日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是否將訪問台灣一事各方關注,對於北京可能的反制措施,中國學者說,所有「劇本」都是開放的,絕不會只是「小打小鬧」,反制肯定是全面性及系統性。
美媒盛傳裴洛西(Nancy Pelosi)即將展開亞洲訪問行程,地點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而外界最關注的台灣行則列為「暫定」(tentative)。
裴洛西可能訪台一事傳出後,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近期接連聲明表達立場,中國國內外輿論也充斥「中方可能採取怎樣應對措施」的猜測。
至於中方可能的反制措施,北京環球網29日報導,美國媒體曾設想一些「劇本」,包括飛越台灣、解放軍軍機伴飛裴洛西專機、宣布台灣上空為禁飛區等。
對此,據網球網,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當天舉辦的學術論壇上,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楊明杰表示,所有的「劇本」是「開放」的,但中方最後不得已採取的措施絕不會只是簡簡單單的「小打小鬧」。
楊明杰指出,因為這涉及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安全,涉及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和台海和平穩定,涉及周邊及全球的安全秩序和發展前景,因此反制方式肯定也是全面性、系統性的。
據報導,中國軍事專家王云飛曾歸納大陸社會的各種反制建議,大致有5種方式,即派軍機伴飛裴洛西乘坐的軍用運輸機,並直接通過裴洛西座機降落的機場;在台海設立禁飛區,禁止裴洛西座機抵台;軍機穿越台灣上空;在台海四周發射彈道導彈;在台海周邊軍演。
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認為,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具有民意基礎,中方一定有各種各樣的應對方案,輿論的猜測也印證裴洛西的計畫讓各方都覺得非常危險。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則說,裴洛西訪台若 成行,將是「美台勾連的最新升級版」,「相信一場衝擊中美關係,衝擊台海乃至亞太地區穩定,衝擊台灣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危機即將到來」。
部分人士並將裴洛西擬訪台一事與1996年台海危機相對比。社科院台灣研究所選舉研究室主任冷波分析,中方一旦回應,所採用的軍事手段層級可能超過以往任何一次,「在1996年台海危機的時候中國還不夠強大,都敢於毫不猶豫以軍事手段應對,以中國目前的政治和經濟實力來看,相信答案也會非常清楚」。
巫永平認為,中方的反制一定包含軍事、外交、經濟等層面的綜合性應對,但軍事回應可能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對方「最能聽得懂的方式」。
他並表示,若裴洛西執意訪台,中方不妨「把壞事變好事」,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擴大「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宣示,真正把統一的進程往前推進哪怕一小步,讓美國和『台獨』勢力接受這個現實,也讓國際社會更清楚地了解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的意志、決心和能力」。(編輯:周慧盈/曹宇帆)1110730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裴洛西可能訪台一事傳出後,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近期接連聲明表達立場,中國國內外輿論也充斥「中方可能採取怎樣應對措施」的猜測。
至於中方可能的反制措施,北京環球網29日報導,美國媒體曾設想一些「劇本」,包括飛越台灣、解放軍軍機伴飛裴洛西專機、宣布台灣上空為禁飛區等。
對此,據網球網,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當天舉辦的學術論壇上,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楊明杰表示,所有的「劇本」是「開放」的,但中方最後不得已採取的措施絕不會只是簡簡單單的「小打小鬧」。
楊明杰指出,因為這涉及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安全,涉及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和台海和平穩定,涉及周邊及全球的安全秩序和發展前景,因此反制方式肯定也是全面性、系統性的。
據報導,中國軍事專家王云飛曾歸納大陸社會的各種反制建議,大致有5種方式,即派軍機伴飛裴洛西乘坐的軍用運輸機,並直接通過裴洛西座機降落的機場;在台海設立禁飛區,禁止裴洛西座機抵台;軍機穿越台灣上空;在台海四周發射彈道導彈;在台海周邊軍演。
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認為,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具有民意基礎,中方一定有各種各樣的應對方案,輿論的猜測也印證裴洛西的計畫讓各方都覺得非常危險。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則說,裴洛西訪台若 成行,將是「美台勾連的最新升級版」,「相信一場衝擊中美關係,衝擊台海乃至亞太地區穩定,衝擊台灣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危機即將到來」。
部分人士並將裴洛西擬訪台一事與1996年台海危機相對比。社科院台灣研究所選舉研究室主任冷波分析,中方一旦回應,所採用的軍事手段層級可能超過以往任何一次,「在1996年台海危機的時候中國還不夠強大,都敢於毫不猶豫以軍事手段應對,以中國目前的政治和經濟實力來看,相信答案也會非常清楚」。
巫永平認為,中方的反制一定包含軍事、外交、經濟等層面的綜合性應對,但軍事回應可能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對方「最能聽得懂的方式」。
他並表示,若裴洛西執意訪台,中方不妨「把壞事變好事」,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擴大「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宣示,真正把統一的進程往前推進哪怕一小步,讓美國和『台獨』勢力接受這個現實,也讓國際社會更清楚地了解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的意志、決心和能力」。(編輯:周慧盈/曹宇帆)11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