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台灣勞動力短缺,造成藍領人才大幅缺乏,而白領專業人士也面臨人才培育問題。該如何增加填補台灣短缺的勞動力,並促進人才培育?許多專家學者紛紛指出,或許能向鄰國韓國借鏡。根據中正大學《新住民第二代跨國就業可行性研究》指出,我國人才培育問題落後鄰國許多,相較於鄰國新加坡、韓國、菲律賓積極培育人才、協助國人海外就業的做法,我國政府則較為被動。
台灣大學國際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便指出,目前我國在培養全球化移動能力所遇到的主要問題包含:首先我國學生外語能力仍待加強;再來,欠缺多元文化訓練;第三,國際參與深度與廣度不足。我國近幾年面臨人才資源問題的挑戰,引發各界開始思考如何在阻止人才流失、留住人才、吸引才等方面有所政策作為。 過去我國人才外移主要是透過留學方式,並在學成歸國後成為民間人才存糧。現今人才外移樣態多元,主要分為海外就業、海外實習及留、遊學及度假打工,業別擴大且趨勢年輕化。
而韓國的社會問題和台灣類似,韓國在少子女化、高齡化及人力短缺之下,開始從勞工輸出國逐漸轉變為勞工輸入國,跨國婚姻也於2003年呈現增加的趨勢, 2004年時跨國婚姻占結婚總對數的比率超過10%。隨著居住在韓國之外國人數量逐漸增加,韓國政府逐步推動將外國居民整合成為社會成員之政策。韓國於2007年制頒「在韓外國人處遇基本法」,以促進韓國國力之發展, 並且維持韓國社會之完整性。我國監察院在「新住民融入台灣社會所衍生之相關權益 討」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報告中也提到,韓國政府透過外國人處遇基本法及多元家庭支援法的立法,積極促進移民與社會融合,營造更具凝聚力的多元文化社會。另外,在婚姻移民相關法規上,韓國政府也制定婚姻仲介業管理法來杜絕跨國婚姻仲介的亂象。除了婚姻移民相關法規之外,韓國政府也針對跨國婚姻,另外推展出婚前教育政策。韓國政府與外籍婚姻移民原生國家簽定備忘錄,提供韓國語言及文化之相關教材供準備來韓結婚定居之外國人民學習。
韓國性別平等暨家庭事務部 (Ministry of Gender Equality and Family; 簡稱MOGEF),為避免跨國婚姻所遭遇到語言與文化的障礙,故於韓國各地普設 「多元文化家庭支援中心」(Multicultural Family Support Centers),提供外籍婚姻移民生活綜合服務。除了多元文化家庭支援 中心外,針對婚姻移民還有積極提供相關的協助與諮詢服務之外,亦考量到家庭為支持新住民就業促進的重要因素之一。
支持新住民就業的政策多之外,韓國政府對於年輕人培育也相當重視。韓國政府選擇解決青年失業問題的解套方針, 是將全球當職場,並且積極將年輕人推出去,把有工作機會的地方,當作是自己的國家,努力拓展就業範圍。該計畫目標是協助國內 35 歲以下有意願前往海外 工作的韓國青年,將他們推向海外就業市場,累積經驗及技術,於返國後得以協助國內企業發展。
為了鼓勵青年赴海外就業,前總統李明博曾訂出「全球青年領袖養成事業計畫」,另一名前總統朴槿惠也在 2013 年推出「K-MOVE 計畫」,「K-Move」 是專為 35 歲以下的 韓國青年設計的海外就業方案,韓國政府將此計畫作為一項創意的經濟政策,為 青年建構出接軌世界的橋樑,擴展全球就業機會。其中,該方案有兩大創新制度:利用海外返國移民,傳授經驗與資源的生活導師制度;以及政府建立共享系統資料庫,作為與本國或外資企業媒合的工具。鄰國新加坡政府則是積極協助青年出國留學,並鼓勵國外知名學校來新加坡設立分校,進行學術交流之外,同時積極留下人才在地工作。
除了亞洲之外,以新住民移入政策聞名的德國,也有許多政策值得台灣參考。目前德國8千300萬人口裡,約2成具移民背景。德國從「客工」走到「移民」的模式,逐漸變成先進國家紓解勞動力不足的對策。德國2005年「新移民法」上路後,移工只要證明能融入德國社會,便能受到政府幫助成為公民。舉例來說,第一年前往德國就讀語言學校可領德國政府補助,同學多半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外籍移工;通過德語認證、修完德國文化課程、具一定經濟基礎後,移工能獲得延長簽證、永久居留,甚至歸化成為德國公民,整個歸化過程都有德國政府的大力補助和支持。
上述種種政策都優於台灣,政府應加強和促進友善新住民政策,為台灣社會帶來正循環動力。台灣引進移工已超過30年,然而現正面臨「人才招募戰國時代」,若不改善制度性政策和工作環境,恐怕從上游到下游都會面臨人才短缺、勞力不足的困境,已逐漸造成老人找不到看護、服務業或工廠缺工無法營業或交單、企業苦無人才的台灣社會現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韓國的社會問題和台灣類似,韓國在少子女化、高齡化及人力短缺之下,開始從勞工輸出國逐漸轉變為勞工輸入國,跨國婚姻也於2003年呈現增加的趨勢, 2004年時跨國婚姻占結婚總對數的比率超過10%。隨著居住在韓國之外國人數量逐漸增加,韓國政府逐步推動將外國居民整合成為社會成員之政策。韓國於2007年制頒「在韓外國人處遇基本法」,以促進韓國國力之發展, 並且維持韓國社會之完整性。我國監察院在「新住民融入台灣社會所衍生之相關權益 討」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報告中也提到,韓國政府透過外國人處遇基本法及多元家庭支援法的立法,積極促進移民與社會融合,營造更具凝聚力的多元文化社會。另外,在婚姻移民相關法規上,韓國政府也制定婚姻仲介業管理法來杜絕跨國婚姻仲介的亂象。除了婚姻移民相關法規之外,韓國政府也針對跨國婚姻,另外推展出婚前教育政策。韓國政府與外籍婚姻移民原生國家簽定備忘錄,提供韓國語言及文化之相關教材供準備來韓結婚定居之外國人民學習。
韓國性別平等暨家庭事務部 (Ministry of Gender Equality and Family; 簡稱MOGEF),為避免跨國婚姻所遭遇到語言與文化的障礙,故於韓國各地普設 「多元文化家庭支援中心」(Multicultural Family Support Centers),提供外籍婚姻移民生活綜合服務。除了多元文化家庭支援 中心外,針對婚姻移民還有積極提供相關的協助與諮詢服務之外,亦考量到家庭為支持新住民就業促進的重要因素之一。
支持新住民就業的政策多之外,韓國政府對於年輕人培育也相當重視。韓國政府選擇解決青年失業問題的解套方針, 是將全球當職場,並且積極將年輕人推出去,把有工作機會的地方,當作是自己的國家,努力拓展就業範圍。該計畫目標是協助國內 35 歲以下有意願前往海外 工作的韓國青年,將他們推向海外就業市場,累積經驗及技術,於返國後得以協助國內企業發展。
為了鼓勵青年赴海外就業,前總統李明博曾訂出「全球青年領袖養成事業計畫」,另一名前總統朴槿惠也在 2013 年推出「K-MOVE 計畫」,「K-Move」 是專為 35 歲以下的 韓國青年設計的海外就業方案,韓國政府將此計畫作為一項創意的經濟政策,為 青年建構出接軌世界的橋樑,擴展全球就業機會。其中,該方案有兩大創新制度:利用海外返國移民,傳授經驗與資源的生活導師制度;以及政府建立共享系統資料庫,作為與本國或外資企業媒合的工具。鄰國新加坡政府則是積極協助青年出國留學,並鼓勵國外知名學校來新加坡設立分校,進行學術交流之外,同時積極留下人才在地工作。
除了亞洲之外,以新住民移入政策聞名的德國,也有許多政策值得台灣參考。目前德國8千300萬人口裡,約2成具移民背景。德國從「客工」走到「移民」的模式,逐漸變成先進國家紓解勞動力不足的對策。德國2005年「新移民法」上路後,移工只要證明能融入德國社會,便能受到政府幫助成為公民。舉例來說,第一年前往德國就讀語言學校可領德國政府補助,同學多半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外籍移工;通過德語認證、修完德國文化課程、具一定經濟基礎後,移工能獲得延長簽證、永久居留,甚至歸化成為德國公民,整個歸化過程都有德國政府的大力補助和支持。
上述種種政策都優於台灣,政府應加強和促進友善新住民政策,為台灣社會帶來正循環動力。台灣引進移工已超過30年,然而現正面臨「人才招募戰國時代」,若不改善制度性政策和工作環境,恐怕從上游到下游都會面臨人才短缺、勞力不足的困境,已逐漸造成老人找不到看護、服務業或工廠缺工無法營業或交單、企業苦無人才的台灣社會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