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108課綱的考招新制今年正式上路,但許多細節去年才拍板,分科測驗原將數乙刪除,但還沒開考就面臨改革要求,今年6月確定於114學年度恢復數乙考科,考招制度除了變動頻繁,凸顯決策過程不夠周延外,也發生過學習歷程檔案遺失、校系參採搞烏龍等問題,讓師生無所適從,犧牲的往往是學生權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考招新制一變再變 師生無所適從

因應108課綱的考招新制,教育部、大學招聯會在2017年就已提出方案,決議延後申請入學時程、減少考科、大學採計學習歷程檔案、分發入學可同時使用學測及分科測驗成績檢定及分發、分科測驗從百分制改為45級分制等。

但今年就正式上路的考招新制,大學招聯會和教育部去年還不斷修改制度,包括分科測驗級分制從45級分改為60級分,甚至今年2月才拍板分科測驗維持前1%考生成績當級距的方案。

分科測驗刪除國、英、數乙也備受爭議,數乙還未開考就面臨改革要求,因多數大學仍須透過數乙篩選商管人才,大學招聯會去年決定恢復數乙考科,今年6月確定於114學年度恢復;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年也鬆口,將請招聯會分析今年學測、分科測驗錄取分發情形,評估未來分科測驗恢復國、英的可行性。考招制度不斷變動,凸顯新制未經深思熟慮就倉促上路,新一屆高中生又得適應新制度,讓師生無所適從。

考招新制上路 狀況連連

另外,考招新制上路後,就不斷出包,包括學習歷程檔案去年因作業疏失,遺失2萬5210件,共81校、7854位學生受害;數學考科的變化與繁複,導致全台有數十個科系曾經搞烏龍,在個人申請採計學測數B,到了考試分發又採計分科測驗的數甲,不符課綱規畫,被教育部要求調整。

108課綱數學科採差異化學習設計,高二學生數學為必修科目,分為數A(高數學需求)、數B(低數學需求),到高三的加深加廣選修,通常會分別銜接數甲與數乙,基本上不會有高中生兼修數B、數甲。

除此之外,分科測驗實行後,不考國文、英文、數乙,限縮大學分發入學管道的參採項目,導致不少商管校系在分發入學「無考科可採」,只好兼採學測科目,讓參採科目組合從76種,暴增到163種,甚至出現我國升學史上首見參採組合,如台大國際企業系A組看學測英文、分科測驗的數甲和公民與社會,台大工商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組A組參採學測英文、數學A,及分科測驗的數學甲、地理、歷史,但自然組、社會組、各類班群的學生幾乎不會這樣兼修。

考招新制究竟是減壓還是加壓?

教育部聲稱減少考科能減輕學生壓力,但事實是今年學測考程從2天變為3天,考科也因數學拆為數A、數B,從5科變6科,原本立意讓學生依照志向、想讀的大學校系,自由選考,但學生對成績沒絕對把握,為了升學,全部都考,逾7成考生兼考數A、數B;報考4科者最多,占總報名人數3成4,6科全報考人數次之,占總人數約3成3。作為首屆考招新制的白老鼠,加上校系採計科目的混亂,讓學生不敢冒險,只能想辦法兼修、補強各科能力,準備更多科目的考試,升學壓力不減反增。

過去指考與學測被視為2個獨立的考試,學測考差還能拚指考,但111新制分科測驗不考國、英、數乙,並讓分發入學可採計學測考科最多4科、分科測驗至少1科,從數據上來看,共1889系參與今年考試分發,其中就有1861系採計學測成績,占98.5%,954系只看1科分科測驗成績,554系只看2科分科測驗成績。顯現整體升學管道更重視學測成績,對於考生來說,若學測沒考好,難寄望分科測驗,而有「一試定終身」的壓力。

來自高中生的「108課綱觀察報告」提到,108課綱的初衷是為了讓學生多元發展,不再侷限於學業成績,在課外活動方面也能有亮眼的表現,然而實際運作上,卻是希望學生學科成績優異又能多才多藝,表面上的「適性揚才」其實帶給學生更多痛苦,呼籲教育部改革不要做半套,模仿歐美學制畫虎不成反類犬,只是平白增添學生困擾,請做出適當的取捨,確立教育的大方向,並踏實的實踐各項目標。

不管是申請入學必採的學習歷程檔案或考生自由選考哪些科目、大學校系的採計科目組合,都在在顯示出學生須提早思索未來的志向與興趣,透過修課、參與活動等,努力讓自己契合大學校系的要求,但不論考招制度如何變革,不變的是「考試引導教學」的思維、升學主義的社會風氣,即使108課綱初衷盼讓學生多元發展、強調素養導向,學生的升學壓力恐怕仍無法減輕,教育部、大學招聯應該在今年分發入學錄取狀況公布、整體大學考招作業結束後,重新檢視課綱內容、考招制度、各項配套措施,別再犧牲學生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