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銀行今(21)日將台灣今(2022)年經濟成長率從3.8%下修至3.4%,也將明年預估值自3%調降至2.8%,主要是中國封鎖與台灣本土疫情的負面影響陸續消退,預計今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仍有可能出現經濟成長的溫和反彈,至於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在6月觸頂,通膨數據今年第4季將開始溫和回落,年底有望回到3%以下的水準。
針對今年上半年烏克蘭危機、美國貨幣政策緊縮、中國封城及Omicron疫情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分析,因烏克蘭危機推高全球能源與食品價格,台灣上半年通膨漲幅略超過預,包括穀物、肉類及蛋類等食品價格上漲,是台灣通膨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結合原油、食品價格、通膨預期及貨幣供應量的預測模型顯示,台灣CPI已在6月觸頂,年底有望回落至3%以下的水準。
不過,美國貨幣政策緊縮對外部需求的影響值得重新審視。馬鐵英認為,美國貨幣政策緊縮的影響涉及資本流動、資產價格、貨幣政策、外部需求等多個面向,其中對外部需求的影響值得重新審視。因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上升速度超過預期,美國經濟2023年大幅放緩的風險正在增加,而美國是台灣最大的終端出口需求來源地,占台灣2021年外銷訂單總額的30%。同時,因全球主要經濟體成長不如預期,智慧型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出貨表現也受到拖累,導致半導體行業的庫存調整風險正在上升。
至於中國的疫情管控對供需造成的干擾比預期嚴重。馬鐵英認為在中國的清零政策發生重大轉變之前,未來幾季仍將存在零散的供應鏈中斷風險,並繼續從企業利潤、就業、收入等管道對需求端造成不利影響。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台灣企業已積極尋求製造業回流與海外生產基地分散化,來降低供應鏈風險。儘管如此,大陸目前仍然是台灣最大的離岸生產中心和最大的出口市場,占台灣2021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32%,出口總額的28%。
不過,台灣本土疫情的總體影響與預期相差不大,馬鐵英表示,關鍵行業的生產與供應基本上未受影響,戶外消費活動從4月中旬到5月底有明顯下滑,但幅度較去年5月更爲溫和。目前,台灣大部分人口應已透過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種獲得Covid抗體,做好與病毒共存的準備,加上政府可能於下半年進一步重新開放邊境,星展集團因此預計台灣民間消費將在第3季觸底反彈,並於第四季進一步復甦。
因此,綜觀上述原因,星展銀小幅下修台灣GDP成長預測,將2022年GDP從3.8%調整至3.4%,並將2023年GDP預測自3%調整至2.8%。由於中國大陸封鎖與台灣本土疫情的負面影響陸續消退,預計今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仍有可能出現經濟成長的溫和反彈。至於CPI通膨預測維持不變,2022年為3.0%,2023年為1.8%。在國際能源、食品價格不進一步上漲、台灣氣候條件保持穩定的假設前提下,星展集團預計通膨數據今年第4季將開始溫和回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美國貨幣政策緊縮對外部需求的影響值得重新審視。馬鐵英認為,美國貨幣政策緊縮的影響涉及資本流動、資產價格、貨幣政策、外部需求等多個面向,其中對外部需求的影響值得重新審視。因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上升速度超過預期,美國經濟2023年大幅放緩的風險正在增加,而美國是台灣最大的終端出口需求來源地,占台灣2021年外銷訂單總額的30%。同時,因全球主要經濟體成長不如預期,智慧型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出貨表現也受到拖累,導致半導體行業的庫存調整風險正在上升。
至於中國的疫情管控對供需造成的干擾比預期嚴重。馬鐵英認為在中國的清零政策發生重大轉變之前,未來幾季仍將存在零散的供應鏈中斷風險,並繼續從企業利潤、就業、收入等管道對需求端造成不利影響。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台灣企業已積極尋求製造業回流與海外生產基地分散化,來降低供應鏈風險。儘管如此,大陸目前仍然是台灣最大的離岸生產中心和最大的出口市場,占台灣2021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32%,出口總額的28%。
不過,台灣本土疫情的總體影響與預期相差不大,馬鐵英表示,關鍵行業的生產與供應基本上未受影響,戶外消費活動從4月中旬到5月底有明顯下滑,但幅度較去年5月更爲溫和。目前,台灣大部分人口應已透過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種獲得Covid抗體,做好與病毒共存的準備,加上政府可能於下半年進一步重新開放邊境,星展集團因此預計台灣民間消費將在第3季觸底反彈,並於第四季進一步復甦。
因此,綜觀上述原因,星展銀小幅下修台灣GDP成長預測,將2022年GDP從3.8%調整至3.4%,並將2023年GDP預測自3%調整至2.8%。由於中國大陸封鎖與台灣本土疫情的負面影響陸續消退,預計今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仍有可能出現經濟成長的溫和反彈。至於CPI通膨預測維持不變,2022年為3.0%,2023年為1.8%。在國際能源、食品價格不進一步上漲、台灣氣候條件保持穩定的假設前提下,星展集團預計通膨數據今年第4季將開始溫和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