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在日前閉幕,這次因為疫情及兩岸間種種政治原因,縮減到僅有一個上午的儀式性視訊會議。由於今年是九合一地方選舉年,各種政治訊號都摻進這個論壇來攪和,上海市長想用「共同政治基礎」來統戰,台北市長則一反過往軟爛態度,硬起來談「軍機繞台」以為2024晉身鋪路,使得城市論壇失去了本身的意義,淪為純粹的政治表態秀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在台灣什麼事都被高度政治解讀的習慣中,不只城市論壇失掉了原本的意義,連「市長」這個職位角色也變得模糊不清。市長本應是城市居民們的服務者,現在卻變成了某黨某派某人跳升政治位階的一塊踏腳用的磚頭。大家愛爭論的是某黨奪了多少席位?誰的民調高點或低點?甚至像賭運動彩券一樣精算最後會棄誰保誰?至於市民們的生活、移動、住居該怎麼改善?反倒不是各方關注的重點。

這幾年,有人找我去聊首長選舉,我都會問一個核心問題:「請問你對這個城市有什麼想像?」這不是在問選舉輸贏,不是在檢證誰懂不懂市政?或由那個牛人來撰寫市政白皮書?而是在問一個可能的未來市長,你希望這個城市的居民或遊客,一出門看到什麼樣的天際線?聞到什麼樣的氣味?開啟了什麼樣的希望?得到了什麼樣的精神撫慰?台北市可不可以化身為一個「有趣」的都市,隨處可見令人會心一笑的嘲弄?桃園市從新竹北漂來了科技衛星工業,北邊南漂來了年輕的工商菁英,能不能成文引領台灣城市新世代發展的火車頭?嘉義市雖然地小人稀只有陽光,能不能像新加坡一樣,「陽光,陽光就夠了」?讓人眼睛一亮的重點,從來不是選票多寡、黨派立場、預算幾稀,而是一個市長腦中對這個城市的想像。

TED上有個視頻,題為「為什麼市長應該統治世界?」由美國政治學家班傑明.巴伯(Benjamin R. Barber)在2013年發表的演講。他從城市的源起講到全球城市的連結,市長候選人們可以去參考看看。他的理論是:現代國家制度漏洞百出,因為我們只是不斷修改源自於17世紀的古老制度(意思應指1648年西發里亞條約後的主權國家制度),這種圈地畫線,滿是高牆的制度,遠難應付21世紀全球化的共通問題。但城市不一樣,從原始的希臘城邦,到今日的Mega-city,市長與市議會每天都在實際解決市民們的各種問題,被迫不斷與時俱進。

現代民主誕生於城市,大多數的人都生活在城市之中,國家只是個「想像的共同體」,但城市卻影響著人們每分每秒的生活。我們可以沒有國家,但不可能脫離城市;我們可以不理總統,但無法逃出市長的統治或服務。與其讓國家領袖們成天開那些難有結論的G8會議,還不如讓全球市長們聯合起來,分享並合作解決城市間共同的治理經驗,搞不好更能有效解決人類面對的問題。

巴伯點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城市不只是國家制度下的一根手指頭,反而是現代國家的胎盤與原生DNA。我們會用紐約代表美國、倫敦代表英國、巴黎代表法國、北京代表中國,城市的風貌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特質。但我們不會用中國或英國來描述北京或倫敦,因為國家太巨大也太複雜,難以一言以蔽之。

回到城市的歷史。古往今來的城市,基本上具有三個功能:一個安全的堡壘、一個交易的市場、一個精神的寄託。很多歐洲城市名字有個「berg(堡)」的尾音,代表它原本是個堡壘。許多城市中心都有個廣場,那是原本市集與居民集會的所在。西方城市有教堂,東方有廟宇,現代還多了劇院與博物館,都是充飽精神食糧的所在。現代城市還具有交通要道的機制,市民們怎麼「移動」?是每個市長都要面對的難題。而當我們大談全球暖化時,別忘了大多數的電力需求、熱島效應、以至污染與垃圾,都來自城市。市長們就是城市居民們的婆婆媽媽,解決現在的問題,預謀著未來的生活方式,光這些事就忙不完了,那有那麼多閒工夫去經營自己的政治前途?

而且,市長的政績不是由宣傳量決定的,而是由市民們的生活體驗形成口碑而決定的。同樣是異類狂人,英國的強森是先當好了倫敦市長,才有機會當選首相。美國的川普如果當年選上紐約市長,大概這輩子都別想選上總統。君不見911英雄朱里安尼,與自有媒體的彭博,後來都對總統一職「想得卻不可得」。所謂市長的「政績」,不在於巨大建設的有無,而來自市民生活的安適與快樂,那是每日每夜貨真價實的「體驗行銷」,每天城市生活中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構建了人們心中的城市氛圍,從感觀的喜歡或不喜歡,到精神的認同或不認同,決定了居民們的口碑。

所以,市長候選人們與其強調自己的黨派、依賴自己的家族、佔領某個職位或權力,或轟炸對手的弱點,何不沉下心來,好好想想你心中這個城市未來的樣貌?那不是具體到連預算都算出來的政策白皮書,而是一種現有疼痛的舒緩,一種未來生活的夢想,一種人群特質的展現,與一種特殊象徵的風格。那才是能夠吸引人們眼球,刺激人們想像的故事,因為那更貼近人們的生活。

雙城論壇該不該續辦?取決於對岸與各方對其想疊加多少的政治包袱?加上太多政治包袱,連卡車都會壓垮,何況是瘦了的駱駝?台北市可以不跟上海辦論壇,但需要跟東京、首爾、紐約、倫敦、巴黎、新加坡…等全世界的城市,交流、分享、合作,交互參照城市的治理經驗與想法,那才是對於城市居民們,更切身也更實際的改善。與其吃碗內、看碗外,做著市長想當總統,何不老實點,解決內湖的交通問題,讓年輕人能夠在此成家立業,那才是個不可或缺的市長人選。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