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公司於今(19)日,在中鋼集團總部大樓國際會議廳,與成功大學,共同舉辦負碳科技氫能冶金共研中心成立儀式,並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為邁向2050淨零碳排,踏出重要的一步,中鋼公司也積極尋求發展減碳技術的志同道合夥伴,期盼攜手成大在減碳上創造1+1大於2的研發綜效,帶動能源轉型及鋼鐵產業鏈升級,達成低碳煉製綠色鋼材的目標。
中鋼公司與成功大學舉辦負碳科技氫能冶金共研中心成立儀式,是由中鋼公司董事長翁朝棟與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共同主持,會中並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
負碳科技氫能冶金共研中心成立儀式,有中鋼公司董事王錫欽、執行副總經理黃建智、行政副總經理黃一中、成功大學系主任鄧熙聖、主任林大惠、副院長羅裕龍、特聘教授陳維新等人與會。
中鋼公司董事長翁朝棟表示,中鋼於去(110)年2月,在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下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匯集資源投入減碳工作和技術研發,在衡量公司營運發展和國內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下,完成中鋼碳中和路徑擘劃,並積極展開各項行動方案。
翁朝棟說,中鋼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長期目標,規劃2項極低碳鋼鐵生產技術,其一是二氧化碳捕捉封存(CCUS),其二為建立氫基直接還原鐵製程,亦即將鐵礦以綠氫還原成直接還原鐵(DRI),再投入電爐生產鋼液,而成功大學是中鋼創新技術的長期合作夥伴,在再生能源、CCUS等領域,具有前瞻的技術基礎,期盼負碳科技氫能冶金共研中心的成立,不僅協助中鋼2025年落實「能效提升」的短程減碳目標,另為2050年碳中和蓄積厚實的研發能量。
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指出,該校為解決全球暖化問題、實踐環境永續的目標,於去年主導建置國內首座負碳排示範工廠,希望藉由科學研發及創新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橫跨社會、科技、經濟、環境的正面影響力。
蘇慧貞說,該校此次結合中鋼公司啟動成立負碳技術氫能冶金共研中心,將透過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與技術研究,塑造共研中心成為綠色能源與永續產業相關知識與理論的創新基地。
翁朝棟進一步指出,負碳的概念是讓二氧化碳的移除量比排放量多,在技術面以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為主,而氫能冶金製程是中鋼淨零排放路徑的關鍵技術,基礎原理係利用氫與氧結合產生水與鐵,進而取代碳排。
在簽署合作備忘錄後,亦邀請澳洲莫納許大學特聘教授余艾冰(Prof.Aibing Yu)、成大能策中心主任林大惠特聘教授、中鋼杜憲文博士及成大陳維新特聘教授共進行4場專題演講,讓與會人員對於相關技術領域有所認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負碳科技氫能冶金共研中心成立儀式,有中鋼公司董事王錫欽、執行副總經理黃建智、行政副總經理黃一中、成功大學系主任鄧熙聖、主任林大惠、副院長羅裕龍、特聘教授陳維新等人與會。
中鋼公司董事長翁朝棟表示,中鋼於去(110)年2月,在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下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匯集資源投入減碳工作和技術研發,在衡量公司營運發展和國內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下,完成中鋼碳中和路徑擘劃,並積極展開各項行動方案。
翁朝棟說,中鋼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長期目標,規劃2項極低碳鋼鐵生產技術,其一是二氧化碳捕捉封存(CCUS),其二為建立氫基直接還原鐵製程,亦即將鐵礦以綠氫還原成直接還原鐵(DRI),再投入電爐生產鋼液,而成功大學是中鋼創新技術的長期合作夥伴,在再生能源、CCUS等領域,具有前瞻的技術基礎,期盼負碳科技氫能冶金共研中心的成立,不僅協助中鋼2025年落實「能效提升」的短程減碳目標,另為2050年碳中和蓄積厚實的研發能量。
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指出,該校為解決全球暖化問題、實踐環境永續的目標,於去年主導建置國內首座負碳排示範工廠,希望藉由科學研發及創新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橫跨社會、科技、經濟、環境的正面影響力。
蘇慧貞說,該校此次結合中鋼公司啟動成立負碳技術氫能冶金共研中心,將透過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與技術研究,塑造共研中心成為綠色能源與永續產業相關知識與理論的創新基地。
翁朝棟進一步指出,負碳的概念是讓二氧化碳的移除量比排放量多,在技術面以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為主,而氫能冶金製程是中鋼淨零排放路徑的關鍵技術,基礎原理係利用氫與氧結合產生水與鐵,進而取代碳排。
在簽署合作備忘錄後,亦邀請澳洲莫納許大學特聘教授余艾冰(Prof.Aibing Yu)、成大能策中心主任林大惠特聘教授、中鋼杜憲文博士及成大陳維新特聘教授共進行4場專題演講,讓與會人員對於相關技術領域有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