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自2024年針對首波碳排超過2.5萬噸的大戶徵收碳費,但不久的將來,中小企業也可能面臨碳費或碳稅的問題。為此,在綠色永續道路上努力16年、國內外獲獎無數的髮妝品牌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就坦言,現在沒有一個國家徵收碳費,因為實質上並沒有鼓勵性質,應該像國外成立碳權交易所,在碳權市場中讓需求端與供給端自然產生驅動力,政策面應像「大禹治水」一樣去引導跟疏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初次拜訪歐萊德位於桃園龍潭的總部,它隱身在一片綠意中,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錯過,它是全亞洲第一座綠建築化妝品GMP廠,有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自用,一年開冷氣不過10幾20天。另外,很難想像歐萊德的商品竟沒有如一般化妝品、髮妝品一樣外包外面的工廠,完全是自家生產,員工也僅兩、三百人,就能以綠色永續的理念,征服全世界、驚豔全球美妝界。

▲歐萊德位於桃園龍潭的總部,是全亞洲第一座綠建築化妝品GMP廠,有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自用。(圖/歐萊德提供)
▲歐萊德位於桃園龍潭的總部,是全亞洲第一座綠建築化妝品GMP廠,有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自用。(圖/歐萊德提供)
歐萊德台灣在地品牌驚豔全世界 顛覆髮妝產業遊戲規則

來自台灣的歐萊德,在國內外獲獎無數,囊括世界三大發明獎: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德國紐倫堡發明展金牌、美國匹斯堡國際發明展金牌。還有世界三大設計獎:日本優良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德國紅點設計獎。更曾拿下有綠色奧斯卡之稱的永續美妝峰會最大獎「永續領導獎」,在全球幾百個知名品牌中脫穎而出。

今年邁入20周年的歐萊德是台灣中小企業,但早在2006年就開始綠色永續的理念,最大推手就是創辦人葛望平,他出身美妝產業業務員,白手起家創立公司初期就歷經大喜大悲,雙親陸續辭世,他也一度罹患重度憂鬱症,當時他的身體狀況很不好,過敏體質非常嚴重,由於平時私底下他就常當志工,在一次機會下看到《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開始生效,他便開始思考自己的公司能否也一起倡議溫室氣體減量,並製作對人體沒有負擔的商品?

葛望平回想,沒人才、沒技術、沒原料的他,當初說要做永續美妝時,包括股東跟員工都說,「怎麼可能?」因為他想要的永續綠色商品是從原料取得、製造生產、運輸銷售、消費者使用與廢棄回收都要做到減碳,要知道16年前在台灣,大家幾乎對綠色、永續、減碳完全沒有概念,更遑論要做綠色產品與綠色服務?

▲在歐萊德,只要抬頭就可看見太陽能面板,以及佇立在頂樓天空農場的風力發電機。(圖/歐萊德提供)
▲在歐萊德,只要抬頭就可看見太陽能面板,以及佇立在頂樓天空農場的風力發電機。(圖/歐萊德提供)
其中光是原料要全面去石化來源,還要拒絕八大有害人體健康與環境的高風險物質,如無環境荷爾蒙、無甲醛、無塑化劑、無染色劑、無增稠劑等「8Free」綠色標準,都讓經營團隊與供應商傷透腦筋。但葛望平向大家說明,「綠色環保不是責任,而是一種生存力與競爭力,做得早就是競爭力,否則僅是生存力而已」。

他以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為例,說大家小時候都喜歡雙B名車,怎能想到現在全球電動車風潮興起時,雙B根本跟不上特斯拉,因為特斯拉很早就進入市場佔盡優勢,在講求節能環保的時代不僅跟上趨勢,特斯拉的碳權營收也成為財報上的亮點。

浪潮來襲不改變就等被淘汰 淨零轉型「碳權」成新經濟物種

葛望平強調,每次新的浪潮轉型下,都有新的經濟物種興起,像數位轉型,新的經濟物種就是比特幣與NFT,而新的商業模式就是Foodpanda跟Ubereat,那麼淨零轉型呢?新的經濟物種就是碳權、碳額度的制定,商業模式就可能是綠色革命,「而當浪潮來襲時,如果不做改變,那就等著被淘汰」。

為了讓環境更好、為了永續發展,公司全都動起來,就連供應鏈也得再三溝通,但過程困難重重,像是原料成本翻百倍,高規格曾讓供應商吃不消,送貨一度「敷衍了事」。還有包裝材料為了達到再生塑膠、可生物循環(瓶器會分解、可堆肥回歸自然)等更有效的循環經濟,歷經上千次失敗才成功。

面對供應商的疑問與成本增加,葛望平則拿出數據分析,並以「第二成長曲線」說服,所幸不少供應商老闆追求突破創新與永續經營,即便過程費時費力、血淚交織,但大家合作研發創新技術,無形中增加了競爭力、商機潛力無窮,「可以給公司再次成長的機會,說不定是成長跳躍的機會。」葛望平炯炯有神的說道。

全球第一支零碳洗髮精 全球最早達到零碳的美妝企業

因此,歐萊德一路走來雖辛苦,但靠著決心與毅力,卻也搭上一條正確的道路,從2006年啟動綠色永續創新計劃、推動綠色供應鏈,2009年進行碳盤查、2010年成為台灣第一批取得碳足跡標籤的公司。2011年推出全球第一支零碳洗髮精,同時經由BSI取得台灣第一個碳中和產品,是全球最早達到零碳的美妝企業。

▲針對政府擬收碳費,在綠色永續道路上努力16年的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坦言,現在沒有一個國家徵收碳費,因為實質上並沒有鼓勵性質。(圖/記者陳建彰攝)
▲針對政府擬收碳費,在綠色永續道路上努力16年的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坦言,現在沒有一個國家徵收碳費,因為實質上並沒有鼓勵性質。(圖/記者陳建彰攝)
2019年第一次做碳定價,每公噸為720.9元,讓各部門積極減碳,到了2020年,達成公司全品項產品、工廠與組織的碳中和。在綠電使用方面,原本預計2022年至少達到50%綠電使用,但今年綠電使用已超過60%,因此有信心2025年達到100%綠電使用。

歐萊德同時也完成好幾項創舉,像是空瓶埋進土裡,一年後瓶身分解堆肥,嵌在瓶底的相思樹就會發芽的「瓶中樹」,還有廢棄咖啡渣、香蕉莖皮,以及金門高粱酒酒糟等農產品副產物製成的產品,把別人不要的,發展成一門好生意。

另外,歐萊德財務報表中的資產負債表裡,還有「碳存簿」的數字揭露,成為台灣企業首例。葛望平說,當碳的價格越來越高時,碳多便有負債的風險,因此公司就要想辦法碳中和,至於節能減碳,甚至做到負碳,就能儲存碳權成為公司資產,相信未來5到10年內,企業財報中可能都得有碳資產的相關標示。

政府收碳費沒鼓勵性質 葛望平:應像「大禹治水」般引導

至於如何讓台灣想做綠色永續的中小企業也能有減碳誘因?尤其政府預計自2024年開始首波針對碳排大戶如鋼鐵、石化、水泥、造紙、紡織業、半導體業徵收碳費,未來中小企業也有可能被收碳稅。為此,葛望平坦言,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徵收碳費!

他說,目前台灣討論的收碳費,不是因為企業有先做減排,然後超過額度再收費,有點像政府不管企業有沒有做減碳,反正先收費再說,講白了完全沒有鼓勵性質,況且政府收了碳費怎麼去管理?如何運用?運用在哪裡?能不能讓中小企業在減排道路上受惠都是問題。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認為,收碳費沒鼓勵性,應該像國外成立碳權交易所,政策面應像「大禹治水」一樣去引導跟疏通。(圖/記者陳建彰攝)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認為,收碳費沒鼓勵性,應該像國外成立碳權交易所,政策面應像「大禹治水」一樣去引導跟疏通。(圖/記者陳建彰攝)
葛望平說,雖然徵收碳費是政府的好意,希望透過收取碳費來達到減排,但其實還有更好的方法,像國外都有碳權交易所,也講碳權開發與碳額度,如新加坡就是這樣做。只要政府相關機關訂定產業碳額度,各家企業不論碳排得多或碳排得少,甚至有負碳的公司,都可以在碳權交易所做碳權的買賣交易,就像特斯拉因為發展電動車減碳,就能在交易所把多的碳權賣給對手而大發利市。

葛望平進一步指出,在碳權市場中,有供需就有市場,有了需求端,自然而然也會有供應端積極開發如負碳的碳權,就會有更多人因為有價值而去做,這就是市場創新的驅動力,一方面也能讓環境更好,他認為應該是要做到像「大禹治水」的理論,政策面以鼓勵性質去疏導、去導引比較好,才能真正達到淨零減排的目標。

綠電都被大企業包了 中小企業無所適從

另外,葛望平也提到,台灣因為土地有限、資源有限,中小企業若需要綠電,除了自設電廠外,就是要另外購買綠電,但目前綠電都被大企業給包了,使中小企業無所適從,希望政府能讓未來相關的再生能源市場更加完備,讓中小企業也能為企業永續、淨零減排出一份心力。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於2021年11月7日,受邀出席「COP26全球氣候峰會」聯合國周邊會議,分享如何達成透過企業企業經營策略,來達成循環經濟。(圖/歐萊德提供)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於2021年11月7日,受邀出席「COP26全球氣候峰會」聯合國周邊會議,分享如何達成透過企業企業經營策略,來達成循環經濟。(圖/歐萊德提供)
葛望平表示,大家不要以為自己跟碳權、碳額度沒有關係,他笑說小時候大家愛買泡麵,那時外包裝上也沒寫多少原料,但長大後各項原料、卡路里標示落落長,大家為了身體健康便比較收手了!他預測未來的不久後,每個企業、每個產業、每項產品都會被要求揭露碳的數字,只是早晚的問題,不僅關係環境保護,更關係競爭力。他甚至也想,會不會連人的一生都被計算碳排額度,以後可能坐飛機幾公里之內免費,超額就要付費或種樹來抵減呢?

▲2021年10月31日聯合國全球氣候峰會(COP26)場外大型氣候遊行,有10萬人上街為訴求「氣候正義」共同響應,歐萊德葛望平董事長也在隊伍中一同為自然發聲。(圖/歐萊德提供)
▲2021年10月31日聯合國全球氣候峰會(COP26)場外大型氣候遊行,有10萬人上街為訴求「氣候正義」共同響應,歐萊德葛望平董事長也在隊伍中一同為自然發聲。(圖/歐萊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