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是華人的主食之一,而許多家庭煮飯的程序,大多是先洗米、加水,並用鍋具煮飯,開飯時間就有熱騰騰的白飯,不過你知道嗎,其實洗米也是一大學問,若忽略一些細節,很可能就會導致營養成分跟著流失,對此農委會也分享洗米、挑米、保存米的要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委會在臉書粉專表示,洗米主要是洗米主要是「洗去附著其上的雜質異味」,過程中水分逐漸滲入米粒,時間過長導致異味滲入,無機質、維生素B1等營養成分也易隨之流失,洗米時記得要「動作輕」、「速度快」且「勿搓揉」,用手輕輕地、迅速地攪動米粒,倒掉洗米水再重新裝水,以順時針方向清洗,重複2至3次。

▲(圖/農委會臉書)
▲洗米主要是「洗去附著其上的雜質異味」,洗米時應記得要「動作輕」、「速度快」且「勿搓揉」。(圖/農委會臉書)
而針對米的挑選,農委會建議,「少量購買,以小包裝或真空包裝為優先」,這樣能防止貯存時間過久長蟲;此外,也可查看包裝上的CNS(中華民國國家標準)標記,選擇CNS一等及二等包裝米,並留意外包裝標示的碾製加工日期、產地、規格或保存期限、廠商資訊等,「碾製日期愈接近購買日期者愈好」,最重要是挑選有品質保障、經CAS(台灣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或有機驗證的包裝食米。

至於米買回家後如何保存,農委會提醒,開封後的米可放入保鮮盒,並置於冰箱10°C以下保存即可。(編輯:張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