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怪獸肆虐全球,昨(6)日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6月CPI年增率為3.59%,不僅連4個月飆破3%,甚至創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各界都在關心台灣第4季CPI是否有望回到3%內,但是CPI到底是什麼?物價飆漲,民眾叫苦連天,台灣通貨膨脹的程度究竟算是強勁還是相對溫和呢?
坊間總說「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大家口中高喊的通貨膨脹其實不僅僅是物價上漲這麼簡單,根據國際貨幣組織(IMF)將「通貨膨脹」定義為,一般物價水準在一段時間內,連續性顯著上漲,或是等值的貨幣,其購買力持續性下滑,而CPI(Consumer Price Index),也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又稱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是評估通膨,或用來衡量民生物價波動的指標。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定義,CPI是衡量一般家庭購買消費性商品及服務價格水準的變動情形,而在新聞媒體上常看到的通膨率,就是CPI年增率,以CPI年增率為5%為例,則可代表通膨率、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縮水5%,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商品在2021年以100元的價格能買到,2022年就要花105元才能買到。
一般定義超過3%為通貨膨脹,超過5%即是較為嚴峻的通貨膨脹,目前英國通膨率達9.1%、美國以及歐元區達8.6%、泰國7.66%、韓國達6%,與上述各國相比,台灣目前CPI年增率3.59%,仍屬溫和,中國、日本通膨率則低於台灣,分別為2.1%、2.5%。
各國CPI指數的組成項目各有不同,台灣的CPI共包括395個項目,其中又可大致歸納出食物類(肉類、水產、蔬菜、水果等)、衣著類、居住類(房租、水電燃氣等)、交通類(油料費、交通服務費等)、醫療保健類(醫療費用等)、教育娛樂類(教養費用等)以及雜項類(理容服務費等)等7大基本分類。
若台灣的通膨程度與他國相比較為溫和,為何百姓還叫苦連天,人人有感於物價飆漲?原因在於CPI實際數據與人民感受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每個家庭購買的內容與購買商品的頻率不同,因此比起購買頻率較低的3C產品,一般民眾對於購買頻率較高的食物類價格漲跌感受較為深刻,若以台灣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舉例,7大類項目中又以食物類漲7.27%最多,民眾對於物價上漲感受壓力的程度,才會比實際上CPI的成長數字來的更加沈重。
過去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某些商品容易因季節等異常因素導致價格波動,間接影響CPI真實變動情形,因此提出CCPI(Core CPI),也就是核心消費價格指數的概念,透過剔除食品、能源的價格,來觀察一般消費物價的真實變動走勢。
主計總處最新發布的6月CPI年增率為3.59%,若扣除蔬菜水果類漲3.16%,再剔除能源後的總指數,即核心CPI指數則漲2.77%,雖然也是164個月以來最大漲幅,但相較於原本的CPI年增率來說,走勢較為平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定義,CPI是衡量一般家庭購買消費性商品及服務價格水準的變動情形,而在新聞媒體上常看到的通膨率,就是CPI年增率,以CPI年增率為5%為例,則可代表通膨率、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縮水5%,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商品在2021年以100元的價格能買到,2022年就要花105元才能買到。
一般定義超過3%為通貨膨脹,超過5%即是較為嚴峻的通貨膨脹,目前英國通膨率達9.1%、美國以及歐元區達8.6%、泰國7.66%、韓國達6%,與上述各國相比,台灣目前CPI年增率3.59%,仍屬溫和,中國、日本通膨率則低於台灣,分別為2.1%、2.5%。
各國CPI指數的組成項目各有不同,台灣的CPI共包括395個項目,其中又可大致歸納出食物類(肉類、水產、蔬菜、水果等)、衣著類、居住類(房租、水電燃氣等)、交通類(油料費、交通服務費等)、醫療保健類(醫療費用等)、教育娛樂類(教養費用等)以及雜項類(理容服務費等)等7大基本分類。
若台灣的通膨程度與他國相比較為溫和,為何百姓還叫苦連天,人人有感於物價飆漲?原因在於CPI實際數據與人民感受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每個家庭購買的內容與購買商品的頻率不同,因此比起購買頻率較低的3C產品,一般民眾對於購買頻率較高的食物類價格漲跌感受較為深刻,若以台灣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舉例,7大類項目中又以食物類漲7.27%最多,民眾對於物價上漲感受壓力的程度,才會比實際上CPI的成長數字來的更加沈重。
過去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某些商品容易因季節等異常因素導致價格波動,間接影響CPI真實變動情形,因此提出CCPI(Core CPI),也就是核心消費價格指數的概念,透過剔除食品、能源的價格,來觀察一般消費物價的真實變動走勢。
主計總處最新發布的6月CPI年增率為3.59%,若扣除蔬菜水果類漲3.16%,再剔除能源後的總指數,即核心CPI指數則漲2.77%,雖然也是164個月以來最大漲幅,但相較於原本的CPI年增率來說,走勢較為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