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新住民參與公共事務,促進文化交流,移民署於今年首辦「新住民多元文化人才培訓計畫」,該署南區事務大隊台南市第二服務站特邀通過培訓的馬來西亞新住民譚嘉祥先生擔任多元文化講師,於家庭教育活動分享他從僑生、工程師到主管、補習班老師、導遊領隊、企管顧問,一路走來,秉持永不放棄的精神,開創出絢麗多彩的人生故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台定居超過35年的譚嘉祥,是從中國大陸移民馬來西亞的第三代華人。在馬國高中畢業後,他選擇申請來臺灣就讀中央大學機械系,大一時,因為在馬來西亞所學如微積分和物理等科目,程度和台灣學生有落差,所以譚嘉祥唸得很吃力;另一方面因為經濟拮据,必須靠打工維持生活,包括擔任中西餐廳員工、工地小工、家教、戶口普查員、十月慶典接待人員等……直至申請到公費獎學金,經濟壓力才減輕,課業也逐漸上了軌道。譚嘉祥表示:「我一直相信,天無絕人之路,老天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大學期間譚嘉祥認識了女友,也是後來的「牽手」,畢業後他幾經思量,選擇在太太的故鄉台南發展,成為影響其一生的轉捩點。他在科技產業及傳統產業服務將近15年,從研發工程師當到主管,後來因為和公司第二代經營者的理念不合而離職,面臨中年失業的人生低潮。想到除了要養活太太和2個孩子,還要寄錢回馬來西亞照顧年邁的母親,譚嘉祥慎重思考後決定轉換跑道,憑著多年來省吃儉用的存款、太太娘家的資助及銀行貸款,開設國中數理補習班,兼任教學工作。同時也在朋友的推薦下出任企管顧問,接案輔導中小企業申請ISO認證,工作穩定之後,這才終於走出困境,踏上坦途。

從小喜愛歷史與旅遊的譚嘉祥,在104年考取導遊及領隊執業證照,帶領大陸、港澳及新馬參訪團環島旅行,體驗台灣的人文與自然美景,並於110年參加移民署的多元文化人才培訓計畫,希望更能豐富自己的人生。他在家庭教育活動中,講授分享馬來西亞文化,例如峇峇娘惹(Baba-Nyonya)是早期華人移民後裔與當地人通婚及文化交融,逐漸形成一支新的民族,母語也以閩南語為主轉變成夾雜方言及馬來語的峇峇娘惹語(Peranakan Hokkien),但生活中依然保留了華人的風俗儀式。還有在英國統治馬國時期,當地房產稅是以房屋的面寬計算,因此華人將房屋蓋成長條型以達節稅目的,這些老房子不僅縱深狹長,甚至設有天井,在麻六甲等地觸目所及,成為世所罕見而有趣的一大特色。

擁有遺傳自廚師父親好手藝的譚嘉祥,不僅大方分享南洋咖哩雞、肉骨茶等私房食譜,並現場示範製作馬國傳統甜點「摩摩喳喳」,清涼消暑的美味讓學員們大讚不已。最後他帶動唱馬來民謠「Rasa Sayang」(我有愛的感覺),伴隨悠揚輕快歌聲的旋律,譚嘉祥勉勵新住民朋友:「台灣是一個公平的社會,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機會;只要用心投入,就是幸福的所在!」

台南市第二服務站主任胡鵬翔表示,譚嘉祥代表著新住民族群,懷著夢想來到台灣、落地生根,雖然遭遇挫折,但憑著不放棄的精神,克服逆境,勵志的斜槓人生帶給大家許多啟發。此外,移民署精進為民服務不遺餘力,為提供外國專業人才及其親屬更便捷的服務,「外國專業人才及其親屬線上申辦系統」自7月1日起上線,透過網路24小時都可申辦外僑居留證,免除舟車往返及現場等待時間,方便又快速;另「外來人士在台生活諮詢服務熱線」也自7月1日起簡化改碼為「1990」,熱線繼續提供中、英、日、越南、印尼、泰國及柬埔寨等7種語言免付費服務,歡迎新住民及外國朋友多加利用。

▲來台定居超過35年的譚嘉祥,是從中國大陸移民馬來西亞的第三代華人。(圖/移民署提供)
▲來台定居超過35年的譚嘉祥,是從中國大陸移民馬來西亞的第三代華人。(圖/移民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