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雙語國家」政策爭議不斷,行政院國發會日前宣布將該政策更名為「2030雙語政策」,全教總今(4)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更名後的實質內涵、經費、資源卻未改變,對中小學教師甄選、教學現場造成嚴重衝擊,呼籲教育部及各地方政府,通盤檢討、正視雙語教學問題。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國發會將政策更名,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強調「台灣沒有要成為雙語國家」,但實質內涵卻未相對調整,甚至出現更多爭議,包括國文教師甄選不考國文、反考英文,教甄雙語開缺與錄取率遠高於一般缺,「雙語教師」供過於求等等亂象,部分地方政府甚至鼓勵、引導中小學多開雙語教學課程,但沒有配套措施的雙語教育已然嚴重衝擊國教品質,甚至影響學生對原本課程的學習,盼相關權責單位誠實面對、徹底檢討。
宜蘭縣公正國小雙語教師鄭祺怡表示,實際參與雙語教育至今2年左右,發現相關教科書、教材研發未具體到位,就匆促上路,沒有具體實施辦法和評量標準,也沒有明確教學指引,基層教師只能各憑本事,根本不可能實現政策目標;雙語課程教授的不是英語,而是各種學科,但隔行如隔山,英語教授對於不同學科現場指手畫腳常常讓人啼笑皆非;台灣日常生活缺乏使用英語的大環境,在能力不足前提下,學生可能產生聽不懂而放棄的負面效應,也可能擴大城鄉差距。
她指出,教育部引進英語外師計畫也背離宗旨,實際教學現場,英語外師只能與本國籍英語教師協同教學,但本國籍英語教師能力也相當專業,根本不需要增加外師,反倒是需要外師協助的雙語課堂卻不可得。
台北市明倫高中英文教師陳建州說,台灣英語雙峰現象明顯,貿然實施雙語教育會造成更多問題,英語基礎沒打好,只會讓其他學科跟著遭殃,或強化英語落差;台灣英語教育破切要解決的是雙峰落差、師生比、教學環境欠佳、未真正落實聽說讀寫並重的教學與評量等。
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長廖咸浩指出,政府不斷提高英語地位的政策,背後目標是「提升競爭力」,但競爭力來自豐富的知識、精密的思考能力、活躍的創造力,這3者皆仰賴國民主要語言具有「本國精熟」的程度,像香港、新加坡年輕人受過很多英語教育,但說中文時會不斷夾雜英文,顯現出中、英文都沒那麼好,每個語言的學習時間皆無法達到「本國精熟」的程度,無法有精密思考力、遑論創造力,這種政策只會阻礙知識的吸收,最後不只是中英文雙輸,學習效果更是大打折扣、競爭力低落。
他說,許多研究都指出,雙語政策讓教學現場非常悽慘,老師講不清楚、學生聽不懂,彼此無法討論,且教學現場嚴肅、師生疏離,教師的英語能力也會影響到學生,最後學生只會學到非常簡化、粗糙、似懂非懂的知識。
他說,我國需要的英語教學,並非增加時數,而是改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學習外語感興趣,但絕對不能用全英文教其他科目,而全英文在英語教學裡,也只是其中一種方法,最重要的是品質好的英語教學。
111年台北市國中教師聯甄雙語類科錄取狀況顯示,生活科技預定缺額11位,僅5位報名、錄取1位;資訊科技預定缺額16位,僅14位報名、錄取3位。
針對競爭者少對教學現場的影響?侯俊良說,科技教師會 掂量自己的外文能力,外文能力好的教師也會思考自己科技知識,可以說明雙語人才、師資的匱乏,且許多縣市雙語組錄取分數較一般組低,不確定是拉低外語分數、還是知識分數,這些都反映出雙語教師到底要著重教英語還是教學科知識、學生到底是要學英語還是知識。他擔憂獨尊英語會淺化學科課程,最終影響廣大學子的學習品質。
全教總呼籲教育部正視各界對雙語政策的批判與具體建議,既然政策已更名,就不要在死抱錯誤KPI,請務實的看待教學現場衍生的諸多問題,兼顧英語學習與整體國教品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宜蘭縣公正國小雙語教師鄭祺怡表示,實際參與雙語教育至今2年左右,發現相關教科書、教材研發未具體到位,就匆促上路,沒有具體實施辦法和評量標準,也沒有明確教學指引,基層教師只能各憑本事,根本不可能實現政策目標;雙語課程教授的不是英語,而是各種學科,但隔行如隔山,英語教授對於不同學科現場指手畫腳常常讓人啼笑皆非;台灣日常生活缺乏使用英語的大環境,在能力不足前提下,學生可能產生聽不懂而放棄的負面效應,也可能擴大城鄉差距。
她指出,教育部引進英語外師計畫也背離宗旨,實際教學現場,英語外師只能與本國籍英語教師協同教學,但本國籍英語教師能力也相當專業,根本不需要增加外師,反倒是需要外師協助的雙語課堂卻不可得。
台北市明倫高中英文教師陳建州說,台灣英語雙峰現象明顯,貿然實施雙語教育會造成更多問題,英語基礎沒打好,只會讓其他學科跟著遭殃,或強化英語落差;台灣英語教育破切要解決的是雙峰落差、師生比、教學環境欠佳、未真正落實聽說讀寫並重的教學與評量等。
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長廖咸浩指出,政府不斷提高英語地位的政策,背後目標是「提升競爭力」,但競爭力來自豐富的知識、精密的思考能力、活躍的創造力,這3者皆仰賴國民主要語言具有「本國精熟」的程度,像香港、新加坡年輕人受過很多英語教育,但說中文時會不斷夾雜英文,顯現出中、英文都沒那麼好,每個語言的學習時間皆無法達到「本國精熟」的程度,無法有精密思考力、遑論創造力,這種政策只會阻礙知識的吸收,最後不只是中英文雙輸,學習效果更是大打折扣、競爭力低落。
他說,許多研究都指出,雙語政策讓教學現場非常悽慘,老師講不清楚、學生聽不懂,彼此無法討論,且教學現場嚴肅、師生疏離,教師的英語能力也會影響到學生,最後學生只會學到非常簡化、粗糙、似懂非懂的知識。
他說,我國需要的英語教學,並非增加時數,而是改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學習外語感興趣,但絕對不能用全英文教其他科目,而全英文在英語教學裡,也只是其中一種方法,最重要的是品質好的英語教學。
111年台北市國中教師聯甄雙語類科錄取狀況顯示,生活科技預定缺額11位,僅5位報名、錄取1位;資訊科技預定缺額16位,僅14位報名、錄取3位。
針對競爭者少對教學現場的影響?侯俊良說,科技教師會 掂量自己的外文能力,外文能力好的教師也會思考自己科技知識,可以說明雙語人才、師資的匱乏,且許多縣市雙語組錄取分數較一般組低,不確定是拉低外語分數、還是知識分數,這些都反映出雙語教師到底要著重教英語還是教學科知識、學生到底是要學英語還是知識。他擔憂獨尊英語會淺化學科課程,最終影響廣大學子的學習品質。
全教總呼籲教育部正視各界對雙語政策的批判與具體建議,既然政策已更名,就不要在死抱錯誤KPI,請務實的看待教學現場衍生的諸多問題,兼顧英語學習與整體國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