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統計處今(30)日公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統計,受到終端需求回升影響,2021年接自海外訂單中,國內生產比率占48.4%,創8年來新高,各外銷業者在海外的競爭對手,以「陸系企業」為最大競爭者,而東協則是台商擴增海外產線的主要選擇。
經濟部指出,受惠全球景氣復甦,終端需求回升,以及國際原材物料價格攀升,2021年接自海外訂單中,以國內生產比率占48.4%最高,較上年上升2.4個百分點,創8年來新高,以國內生產為主的傳統貨品接單大幅成長,加上伺服器及網通產品擴大國內生產比重,拉升整體接單的國內生產比。
外銷訂單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占42.4%,位居第二,但較上年下降3.1個百分點,原因是美中貿易紛爭及COVID-19疫情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台商逐漸將生產基地移回國內或擴增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排名第三的則是東協,因資訊通信產品擴大在東協生產比重,外銷訂單生產比占3.2%,較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
經濟部觀察2021年外銷訂單生產方式,以「自行生產」占80.0%最高,而由於台灣IC設計廠商及品牌筆電業者接單成長,因此「委託他廠代工生產」占11.8%,「向他廠購買產品」僅占8.2%。
至於海外生產的廠商共計有781家,選擇海外生產的原因以「生產成本低廉」占50.6%躍居首位,「配合客戶要求」占50.3%次之,「當地原材物料供應方便」占38.0%位居第3,占比連續3年提高,顯示肺炎疫情造成供應鏈斷鏈,原材物料供應順暢與否更加受到重視。
根據經濟部的調查,各外銷業者在海外的主要競爭對手,以「陸系企業」占22.8%為最大競爭對手,「歐美系企業」占9.3% 、「日韓系企業」占8.3%,分別位居第2及第3。
若以貨品類別的競爭來觀察,各貨品均以「國內同業」為首要競爭對手,其中以資訊通信產品占比達69.5%最高,電子產品、基本金屬、機械也逾5成以國內業者為主要競爭對手;而塑橡膠製品則有3成2認為「陸系企業」是主要競爭對手。
經濟部統計出2021年有自行生產的2,260家外銷廠商中,有144家進行跨國擴充或新設產線,生產貨品中以科技類貨品的資訊通信產品、光學器材、電子產品有進行產線跨國擴充或新設的比率較高,分別為25.6%、16.3%及14.1%,且皆以擴充產線方式較多,主因受美中貿易及科技紛爭、肺炎疫情影響,廠商為降低生產基地過度集中的風險,進行產線跨國調整。
因政府持續推動台商回台,加上台灣具有產業群聚及上下游供應鏈完整的優勢,有擴充產線的127家廠商中,以國內為主要選擇,經濟部指出,東協則是台商擴增海外產線以及新設產線的首要選擇,主要是近年來政府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加上東協國家具有地理位置、勞動成本及關稅等優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銷訂單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占42.4%,位居第二,但較上年下降3.1個百分點,原因是美中貿易紛爭及COVID-19疫情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台商逐漸將生產基地移回國內或擴增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排名第三的則是東協,因資訊通信產品擴大在東協生產比重,外銷訂單生產比占3.2%,較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
經濟部觀察2021年外銷訂單生產方式,以「自行生產」占80.0%最高,而由於台灣IC設計廠商及品牌筆電業者接單成長,因此「委託他廠代工生產」占11.8%,「向他廠購買產品」僅占8.2%。
至於海外生產的廠商共計有781家,選擇海外生產的原因以「生產成本低廉」占50.6%躍居首位,「配合客戶要求」占50.3%次之,「當地原材物料供應方便」占38.0%位居第3,占比連續3年提高,顯示肺炎疫情造成供應鏈斷鏈,原材物料供應順暢與否更加受到重視。
根據經濟部的調查,各外銷業者在海外的主要競爭對手,以「陸系企業」占22.8%為最大競爭對手,「歐美系企業」占9.3% 、「日韓系企業」占8.3%,分別位居第2及第3。
若以貨品類別的競爭來觀察,各貨品均以「國內同業」為首要競爭對手,其中以資訊通信產品占比達69.5%最高,電子產品、基本金屬、機械也逾5成以國內業者為主要競爭對手;而塑橡膠製品則有3成2認為「陸系企業」是主要競爭對手。
經濟部統計出2021年有自行生產的2,260家外銷廠商中,有144家進行跨國擴充或新設產線,生產貨品中以科技類貨品的資訊通信產品、光學器材、電子產品有進行產線跨國擴充或新設的比率較高,分別為25.6%、16.3%及14.1%,且皆以擴充產線方式較多,主因受美中貿易及科技紛爭、肺炎疫情影響,廠商為降低生產基地過度集中的風險,進行產線跨國調整。
因政府持續推動台商回台,加上台灣具有產業群聚及上下游供應鏈完整的優勢,有擴充產線的127家廠商中,以國內為主要選擇,經濟部指出,東協則是台商擴增海外產線以及新設產線的首要選擇,主要是近年來政府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加上東協國家具有地理位置、勞動成本及關稅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