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士後醫學系一入學就會碰到解剖學,需要有適當的解剖教室、大體老師、解剖教師等,清華大學、中興大學和中山大學在申請成立後醫系即遭醫界質疑倉促上路、3校初期仍在建設相關醫院和大樓。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吳國治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醫學教育須以最高標準完備人才培育環境、師資及教育品質,質疑相關資源未到位,教育部當初是怎麼審核通過這些新設醫學系?
中山大學後醫系日前被爆出系上沒有大體老師、解剖教室,學生每週得到慈濟大學「看」大體老師、不能動刀。中山大學澄清,已著手規劃全新的解剖教學大樓(大愛樓),目前完成細部規劃會議,即將發包施工,該校在大愛樓啟用前,獲得慈濟大學允諾指導遺體防腐及協助大體解剖實驗課程。
清大後醫系表示,大體解剖教室正如火如荼施工中,以及相關軟硬體規畫,將在新生入學前完成,包含9座解剖台、3具大體老師、及3位解剖學教師。
中興大學後醫系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童綜合醫院、秀傳醫療體系等4單位合作,已透過這些單位勸募到足夠的大體老師,解剖教室則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合作,學生會到該醫院上解剖課;也正在籌備建設大體解剖學教室及組織學教室。
吳國治指出,醫學教育須以最高標準完備人才培育環境、師資及教育品質,其中大體老師是醫學系解剖課程最基本的一環,若學校沒有自己的解剖教室、大體老師,而要借用別人的,相關資源至今仍無法到位,質疑教育部當初是怎麼審核通過這些新設醫學系。
他指出,台灣大體老師難覓,各醫學校院每個學期都有需要的數量,有一定的分配機制,再加上大體解剖很講究實做,要看肌肉、血管走向等,質疑慈濟大學分配到的量是否足夠支應他校,通常分配到就要充分利用,還有辦法讓其他學校的人使用嗎?另外,對於慈濟學生已使用過,中山大學後醫系學生還有空間操作、學習嗎?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委張上淳則說,「新設」醫學系需要龐大資源,包括軟硬體設備、專任師資、實習醫院等,傳統6年制醫學系,學生要到3年級才會接觸到大體解剖課程,學校還有時間準備軟硬體,但後醫系學制僅4年,學生第一年就會碰到解剖學,解剖教室、大體老師、解剖教師等都需要立即到位。
他提到,大體解剖課程須了解人體的肌肉、骨骼、血管等走向、構造,十分細微,實際動刀需要有一定的專注力,要避免弄斷神經、血管等,有相當難度,每週分時段、分散式的學習,學生比較容易專注,也不會太勞累,像台大醫學院每週有約3天,進行實際操作,若課程無法在校內進行,要借用其他場地,很可能會安排學生集中時段學習,學習效果恐怕會大打折扣,若遇到考試、要跑台,學生考前想複習細節,相關資源不在校內,也很難達成。
教育部表示,3校後醫系設立及醫學教育品質的措施,會透過4機制督導,包括督導學校確依教育部審查意見、申設計畫書所提承諾事項具體落實,對於擬聘師資、課程規劃、圖儀設備及醫學系所需之相關教育資源等,應於111學年度新生入學前完成整備;後醫系應納入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的評鑑,以維護學生受教權及維持我國公費生醫學教育品質。
後醫系應依衛福部針對醫學公費生計畫辦理公費醫學生的培育及相關注意事項,並配合相關計畫的精神及內涵,據以執行;責請學校除應依申設計畫書所允諾完備醫學教育師資及課程與教學外,學校亦應加強人文醫學的關懷與素養,使學生了解偏鄉醫療環境,並對於解剖課程、大體老師的來源及數量等教學資源,以及寄生蟲科及病理學科等相關課程規劃,應確保教學品質無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清大後醫系表示,大體解剖教室正如火如荼施工中,以及相關軟硬體規畫,將在新生入學前完成,包含9座解剖台、3具大體老師、及3位解剖學教師。
中興大學後醫系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童綜合醫院、秀傳醫療體系等4單位合作,已透過這些單位勸募到足夠的大體老師,解剖教室則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合作,學生會到該醫院上解剖課;也正在籌備建設大體解剖學教室及組織學教室。
吳國治指出,醫學教育須以最高標準完備人才培育環境、師資及教育品質,其中大體老師是醫學系解剖課程最基本的一環,若學校沒有自己的解剖教室、大體老師,而要借用別人的,相關資源至今仍無法到位,質疑教育部當初是怎麼審核通過這些新設醫學系。
他指出,台灣大體老師難覓,各醫學校院每個學期都有需要的數量,有一定的分配機制,再加上大體解剖很講究實做,要看肌肉、血管走向等,質疑慈濟大學分配到的量是否足夠支應他校,通常分配到就要充分利用,還有辦法讓其他學校的人使用嗎?另外,對於慈濟學生已使用過,中山大學後醫系學生還有空間操作、學習嗎?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委張上淳則說,「新設」醫學系需要龐大資源,包括軟硬體設備、專任師資、實習醫院等,傳統6年制醫學系,學生要到3年級才會接觸到大體解剖課程,學校還有時間準備軟硬體,但後醫系學制僅4年,學生第一年就會碰到解剖學,解剖教室、大體老師、解剖教師等都需要立即到位。
他提到,大體解剖課程須了解人體的肌肉、骨骼、血管等走向、構造,十分細微,實際動刀需要有一定的專注力,要避免弄斷神經、血管等,有相當難度,每週分時段、分散式的學習,學生比較容易專注,也不會太勞累,像台大醫學院每週有約3天,進行實際操作,若課程無法在校內進行,要借用其他場地,很可能會安排學生集中時段學習,學習效果恐怕會大打折扣,若遇到考試、要跑台,學生考前想複習細節,相關資源不在校內,也很難達成。
教育部表示,3校後醫系設立及醫學教育品質的措施,會透過4機制督導,包括督導學校確依教育部審查意見、申設計畫書所提承諾事項具體落實,對於擬聘師資、課程規劃、圖儀設備及醫學系所需之相關教育資源等,應於111學年度新生入學前完成整備;後醫系應納入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的評鑑,以維護學生受教權及維持我國公費生醫學教育品質。
後醫系應依衛福部針對醫學公費生計畫辦理公費醫學生的培育及相關注意事項,並配合相關計畫的精神及內涵,據以執行;責請學校除應依申設計畫書所允諾完備醫學教育師資及課程與教學外,學校亦應加強人文醫學的關懷與素養,使學生了解偏鄉醫療環境,並對於解剖課程、大體老師的來源及數量等教學資源,以及寄生蟲科及病理學科等相關課程規劃,應確保教學品質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