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中興大學和中山大學今(2022)年新設立「學士後醫學系」,有網友在Dcard上寫道「教育部是在亂搞嗎-中山大學後醫系連大體老師都沒有就要開課?」並爆出學生得到慈濟大學「看」大體老師、不能動刀。中山大學今(28)日回應,學校與慈濟大學合作、協助大體解剖實驗課程,該課程包含解剖與觀察,與一般醫學院校教學無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醫系不同於一般6年制醫學系,有前2年進行基本科學、通識教育等,學生一入學就進入基礎醫學,課程第一年就會碰上解剖學,需要有適當的解剖教室、大體老師,4年即可畢業。有網友在Dcard爆出,中山大學後醫系連大體老師都沒有就倉促上路,希望教育部拿出重視醫學教育品質的態度,不要胡亂發放設置後醫許可。

一名「慈濟大學醫學系」男網友則爆料,「的確沒有唷,他們會每星期來花蓮『看』我們的大體老師,不能動刀的」,「可能是視覺學習法」,引起醫學系網友熱議,還有網友好奇其他大學後醫系的大體老師怎麼來的。

針對大體解剖實驗到慈濟上課。中山大學回應,自從構思設立後醫系以來,就積極規劃大體解剖課程,為學習慈濟遺體捐贈的精隨及慈濟大學結合人文於傳統解剖學、享譽全球的特殊教學方法,校長鄭英耀2年半前即帶領副校長等專程前往慈濟大學進行深度了解,從遺體捐贈的推動、教學遺體的取得及後續防腐及保存、以及實際授課過程中實習室內的運作細節都需要相當時間的實際學習與發展,之後,2校也在109年10月27日,就未來的醫學教育研究合作簽署協議書。

同時,中山大學也著手規劃全新的解剖教學大樓(大愛樓),目前已完成數次細部規劃會議,即將發包施工。該校在大愛樓啟用前,獲得慈濟大學允諾指導遺體防腐及協助大體解剖實驗課程。

中山大學指出,後醫系大體解剖課程實際運作規劃為醫學生一年級上學期前6週於中山大學進行基本解剖學(系統解剖學)的授課,搭配真人骨箱、人體肌肉模型、擬真人體模型、組織切片、模型電腦輔助教材等輔助教具,建立進入大體解剖實驗室學習的先備知識,第7週起,規劃每2週由學校解剖學教師帶領學生前往慈濟大學大體解剖實驗室進行實地人體解剖操作,每次實習課程為2個整天。

此外,為觸動學生同理心、了解無語良師之大愛,該校另安排學生於開學前會同慈濟大學學生與家屬互動、且與慈大學生共同舉行無語良師啟用典禮,上學期結束前參與無語良師縫合,明年3月初與慈大學生共同為老師入殮、送靈、入龕、舉辦感恩追思典禮。

針對後醫系學生不能實際動刀一事。中山大學表示,為避免影響慈濟大學學生的學習,中山後醫系的大體解剖實習課安排在慈濟大學解剖課程以外的時間進行(週五、週六2個整天),以實際人體上辨認及了解身體構造為核心,解剖實習課進行方式包含解剖與觀察,與一般醫學院校教學無異。

中山大學表示,慈濟大學大體實習室每年有12位無語良師,現場視實際需求,學生可選擇在任何一位無語良師身上學習,相對中山後醫系23位醫學生,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了解人體構造,這是與在各醫學系10幾位醫學生只有1位大體老師學習的現狀,不可同日而語的。此外,2校近期經多次視訊會議討論,中山大學除2位解剖學教師外,亦合聘慈濟大學4位解剖學教師,協助中山於實驗室現場的教學。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委張上淳曾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這幾間新設後醫系大多還沒籌設好解剖學教室與大體老師,國內除慈濟醫學院,受民眾信賴,有一套系統接受民眾的捐贈外,其他醫學院校皆需建立另一套系統,蒐集願意捐贈屍體、供學生實習的大體老師,且有一定的分配系統,以現行醫學院數量來說勉強夠用,一旦有新的醫學系、更多學生有需求,就得面臨是否有足夠大體老師,另一方面,解剖學教師在國內也相當缺乏,這些對新設醫學系用後醫系方式籌設來說,是最大的挑戰。

清大後醫系表示,目前已招募到大體老師,校內也有解剖教室,解剖教師數量也足夠,足以因應一年級上學期的解剖學課程。

中興大學後醫系則說,後醫系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童綜合醫院、秀傳醫療體系等4單位合作,已透過這些單位勸募到足夠的大體老師,解剖教室則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合作,學生會到該醫院上解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