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政部統計,少年嫌疑犯在犯罪嫌疑人總數占比近年上升,觸法類型中的「詐欺背信」、「妨害秩序」在5年來激增最多。家扶基金會今(28)日公布「少年生活與法律觀念問卷調查」,有67.9%的少年因好奇有趣而嘗試觸法,呼籲以知法守法、遠離陷阱、關懷防護等安心3劑,幫助少年遠離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內政部統計2021年5大少年觸法類型,「詐欺背信」觸法人數從2017年的12.8%上升至17.1%、「妨害秩序」從2017年的1.2%上升至13.1%,其餘「竊盜」占12.6%、「傷害」占9.3%、「妨害性自主」占8.1%。

家扶基金會日前針對12歲至未滿18歲少年,以網路問卷發放「少年生活與法律觀念問卷調查」,共回收3,263份有效份數,今天公布調查結果,並邀請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北投少輔組督導員陳必豪等,共同探討少年觸法議題。

家扶調查顯示,少年每月平均可使用金錢為1,329元,且以生活及學習用途為使用多數;當感覺金錢不夠時,約34%的少年會想自己賺,高中職階段更近半數,往往因此觸法、被詐騙集團利用。

另有近3成少年不認為聚眾生事屬觸法行為,近2成少年同意「面對衝突談判,多找一些人有助壯大氣勢」;有11.5%的少年會隱瞞家人參加危險活動;曾跟朋友或同學一起做觸法事情的少年,67.9%為「好奇有趣而嘗試」、25.9%「覺得很酷」、21%認為「可以宣洩情緒」、12.3%是「不好意思拒絕」。經交叉比對,可能觸法的少年中,有7成參加危險活動會隱瞞家人,原因是家人會用負面言語、行為管教。

魏瑋志表示,家長可給予適度的零用錢,再放手讓孩子從零用錢中學習負責,也需同步了解孩子開銷習慣,重要的是透過溝通與對話,引導孩子的金錢與理財觀念,也需要提醒孩子外部環境的陷阱勿因錢財被誘惑。

陳必豪分享,實務上的觸法少年本性多屬善良,未必真心想做不好的事,其觸法發生原因很多,包括缺乏法令常識、誤信同儕慫恿、情緒衝動難以控制等,以及不夠成熟、不懂得保護自己,需透過法律來提醒少年,願意接受輔導的大多有機會改善。

家扶提出「安心3劑」,包括具備法律知識,落實於行為中;主動諮詢求助,作出正確判斷;家人支持關心,陪伴並助發展,幫助少年做出正確行為、遠離風險,邁向快樂且獨立自主的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