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仍在社區流行高原期,但有逐漸下降趨勢,15日衛福部表示,北北基宜確診數較前一週下降20%、桃竹竹苗下降18%,中南部縣市病例增長幅度也趨緩,衛福部直言,疫情已進入最後關鍵階段,未來將視疫情狀況調整防疫策略,逐步開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波本土疫情約從3月中開始延燒,4月中開始每日確診人數破千,並在5月底前後進入高原期。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監測網路上對於「疫情」的討論聲量。可發現,網路上自從3月底開始,疫情的討論度就快速增加,每日上升約2700則,並在5月7日達到頂峰。然而對照每日本土新增病例數,可發現在5月底確診數進入高原期的前約2週,也就是5月中旬左右,疫情的討論度就已先行降溫,從聲量達高峰點之後,就以平均每天下降3100則的速度下滑,降幅較陡,比當初聲量升溫時更迅速,這波疫情,民眾很快就不再大量討論高確診數,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公布的當日新增病例,也不再是關注焦點。

▲疫情網路聲量、每日新增確診人數:趨勢圖(圖/QuickseeK提供)
▲疫情網路聲量、每日新增確診人數:趨勢圖(圖/QuickseeK提供)
不過比較台灣主要政黨有關疫情的聲量,可發現即便台灣輿論對疫情討論在5月7日後就快速降溫,但主要政黨們仍緊咬相關議題攻防。以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3黨與疫情相關的聲量觀察,從3月中至5月初的這段時間,3黨和疫情有關的聲量分別為民進黨54萬則、國民黨19萬則、民眾黨15萬則,但爾後至近日的這段時間裡,3黨聲量則各自提升至93萬則、41.8萬則、21萬則,其中,以國民黨帶來的討論量漲幅最高。事實上,國民黨從「快篩之亂」、「防疫保單之亂」到近來的「24小時火化之亂」,一路猛打執政團隊及指揮中心、緊咬疫情議題不放,相較先前,黨和疫情有關的整體聲量漲幅為115%。

▲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疫情相關聲量比較圖(圖/QuickseeK提供)
▲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疫情相關聲量比較圖(圖/QuickseeK提供)
關注疫情並非壞事,但當整體輿情討論降溫之際,只關注疫情就非最佳選擇。觀察國內媒體近日的關注重點,可發現選戰相關攻防,也從鴨子划水轉變為浮上檯面,桃園、台中選情相關報導連篇累牘地佔據各媒體版面,分別佔了總體聲量的33%、8.7%,而其他政治新聞如朱立倫訪美、北市府發言人控蔡英文、北市府網軍疑雲也廣受矚目。值得關注的是,媒體對男童染疫死亡的恩恩案報導雖多,但此案看似是疫情的衍生議題,卻因全案呈現綠營圍剿侯友宜局面,很難說與選舉完全無關,聲量佔9.4%。

跳脫台灣輿情視角,看看各大國際媒體所關注的話題焦點,蒐集包括美國的《美國之音》、《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英國的《BBC中文網》、日本的《NHK》、德國的《德國之聲》等媒體近一個月的文章,透過話題類聚分析,可發現近這些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依聲量大小排序是「俄烏戰爭及其對全球的影響」最高,聲量比重25%、拜登亞洲行17.5%、南加州教會槍擊案8.3%、能源與食品價格飆升帶來的通膨8.3%、中國政治經濟現況7.5%等,可發現,撇除掉槍擊案事件,因為疫情、戰爭帶來的通膨問題,和後續的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才是國際媒體最關心的議題。

▲台灣政治議題、國際媒體文章内容:話題類聚分析(圖/QuickseeK提供)
▲台灣政治議題、國際媒體文章内容:話題類聚分析(圖/QuickseeK提供)
從近日的網路輿情可發現,疫情聲量走低,國內政黨繼續攻防疫的議題,除非有新突破點可用,不然將是力倍功半。聚焦台灣內部,年底九合一大選時程越來越近,各方人馬不如趁此時間回防,把自己該盡的義務,想要做的事情,好好整理一番,向自己的支持者報告,博取支持;而放眼國際,烏克蘭與俄羅斯這場持續超過百日的戰爭,不只牽動歐洲各國間的同盟局勢,也讓美中兩強面臨表態壓力,更帶動全球通膨,各國央行不得不升息應對,台灣自然無法自外於這番國際浪潮,央行16日宣布升息半碼,這也將帶動國內股匯市甚至房市的走向,全球政經變局仍在不斷滾動,這些因通膨帶給全球各地的衝擊,也是國內政黨該關注、且提前準備因應方案的重大議題。


●作者:黎榮章/ 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