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眼睛是靈魂之窗,然而台灣卻是數一數二的近視大國,尤其3C科技發達,現代人幾乎用眼過度,引發高度近視,為了要擺脫四眼田雞的宿命,「近視雷射」成超夯選項!不過,隨著年紀增長,退化是必然,中老年人必須面臨「白內障」出現,就有人擔心,「年輕時做過近視雷射,角膜當初都被割開了,以後有白內障,我還有辦法再動手術嗎?」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孫啟欽醫師表示,白內障患者不管以前做過何種近視雷射,一定要跟醫生討論,以免產生後遺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白內障不可逆,只能動手術

孫啟欽理事長比喻,「眼睛好比照相機,鏡頭就是角膜和水晶體,底片是視網膜及視神經,看東西的時候,光線一定要透過清澈的水晶體到視網膜上,再傳送到大腦。而當年紀增加,水晶體變得混濁,導致視線模糊,這就是白內障。」白內障最關鍵的危險因子是年紀,年紀越大越容易,此外,高度近視、糖尿病、代謝性疾病、先天性疾病、藥物,如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是外傷,都有可能造成水晶體混濁,引發白內障。

在台灣,白內障的好發年紀落在60-70歲,且全國每年平均約15-20萬人接受白內障手術,不過近年已出現40-50歲的患者,年輕化的原因是現代人長期過度用眼。孫啟欽理事長表示,白內障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透過外出戴太陽眼鏡避免眼睛受到紫外線刺激產生傷害,仍只能延緩惡化、無法逆轉,因此若白內障的情況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等,就要考慮動手術。」

常見的白內障手術是置換人工水晶體,透過器械進入眼睛,取出混濁的水晶體,放入人工水晶體,即完成手術。孫啟欽解釋,「全世界第一個人工水晶體是1949年在英國倫敦的聖湯瑪士醫院植入的,到了近幾十年來才蓬勃發展,以前人們認為要等白內障進展成熟後才能開刀,是因為人工水晶體的設計發展尚未成熟,術後需要戴厚重的遠視眼鏡,不過現今有新型的人工水晶體,使得手術傷口小、恢復快,還能矯正近視、遠視、散光或老花。」

曾做「這些手術」的白內障患者,應特別注意

曾經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的人,如果得到白內障,還能夠再動一次手術嗎?先釐清一個觀念,只要是涉及度數矯正的手術不管是近視雷射或白內障手術都可統稱為「屈光手術」,孫啟欽醫師分享,在1970年代,治療近視最早的屈光手術是一種放射狀的角膜切割手術(RK),以鑽石刀劃開角膜,改變角膜的曲度,讓光線進入眼睛時,可以準確落在視網膜上,以矯正視力。

但若患者晚年出現白內障要接受手術時,植入何種人工水晶體的考量因素及預測術後度數的難度就會增加。孫啟欽理事長指出「這是因為RK切割後的角膜弧度不易測量,有的患者可能連中心角膜都被切到,若要精準量測必須要花時間並仰賴醫師的經驗,若患者做過上述手術,要特別注意角膜厚度、弧度是否有改變,跟醫師好好討論並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以免術後產生後遺症。」

隨著科技進步,直到1980年代推出PRK近視雷射(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以準分子雷射削切角膜,改變角膜曲度,後來還有LASIK(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將角膜瓣掀開,使用準分子雷術切削,達到預計的厚度後,再將角膜瓣蓋回去。直到2009年,出現了SMILE全飛秒近視雷射,以飛秒雷射雕刻「角膜透鏡」,並透過2-4mm的微創傷口取出角膜透鏡。

但即便是上述三種近視雷射手術也會影響角膜弧度進而造成人工水晶體度數計算的誤差,所幸現今的白內障手術軟硬體發展迅速,在術前就能做到相當精準的計算,不僅能有效矯正視力,傷口小、角膜穩定度及術後度數預測性高,相對較無此問題,不過孫啟欽理事長還是強調,不管以前做過何種近視雷射手術,一定要跟醫生說明、討論,以免憾事發生。

白內障議題應更加重視!第17屆TSCRS白內障及屈光手術年會將登場

孫啟欽理事長強調,現代人對於白內障的議題要更加重視,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TSCRS)將於2022年7/9(六)-7/10(日)假台北國泰萬怡酒店舉辦第17屆TSCRS白內障及屈光手術年會,集合國內外專家,包括德國、西班牙、澳洲中國、印度及新加坡等地,針對不管是曾做過放射狀角膜切割手術,LASIK或是SMILE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若患者有白內障,該怎麼進行精準的術前計畫,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同時因應越來越盛行的白內障,學會同時提供白內障手術的實作課程以提升年輕醫師們的手術技巧。也讓患者能夠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讓他們「要看得清楚、也要看得好。」

▲此外,本次年會亦舉辦「TSCRS手術影片大競賽」,邀請醫學會會員於6/26(日)前投稿有關白內障或屈光手術之影片。

※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官網:https://www.tscrs.org.tw/

※年會報名表單連結:https://reurl.cc/OAgyjX

※手術影片競賽報名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UiPb6PqQuN-gTCGA-faZkHYFjb_YvTPZqC305sIjYqi1MQg/viewform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41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