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9)日是6月第3個星期日,包含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多數歐美、亞洲國家都以這天訂為「父親節」。和台灣習慣以8月8日為父親節不同。6月第3個星期日成為父親節的由來,是源自1909年美國華盛頓州一位杜德夫人(Sonora Louise Smart Dodd),她在參加完母親節教會的禮拜之後突然有一個念頭:「為何不能有父親節?」因此隔年她就發起推動父親節的運動,獲得許多教會的支持,杜德夫人同時也寫信向市長與州政府提議,在她的奔走努力下,華盛頓州便在1910年6月19日舉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的父親節聚會,後來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才正式簽署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3個星期日定為美國的父親節,成為美國永久性的國定紀念日,並且逐漸受到世界各國認可跟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較於母親節早在1913年就被美國國會確定為法定節日,父親節從推動到正式成為節日歷經了數十年的時間。發起人杜德夫人在13歲那年,母親因生產時不幸去世,遺留下6名子女,杜德夫人的父親威廉‧史馬特不再娶,父兼母職地養育6名兒女。1909年史馬特過世後,其女杜德夫人在母親節感恩禮拜後,與教會牧師分享希望能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向自己的父親致敬,並藉此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於是她提出了設立父親節的建議。

在華盛頓州1910年舉辦第一次父親節聚會後,後來其他各州也逐漸效仿,1924年美國總統柯立芝首度支持父親節成為全美節日。1966年,詹森總統選用史馬特先生的生日月份,宣佈當年6月為美國「父親節之月」。1972年尼克森總統正式簽署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3個星期日正式定為美國的父親節。後來也成為不少國家的父親節。

至於中華民國的父親節,根據《維基百科》記載,起源於1945年8月8日,當時抗日戰爭戰局逐漸走向尾聲,在上海有愛國人士發起「父親節」來紀念在戰場上為國捐軀的父親們。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黨國元老、名流紳仕如吳稚暉、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持續提倡訂定父親節慶典活動的必要性,聯名陳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准予規定每年八月八日為父親節,通令全國遵行。後來政府也通令將父親節訂於每年的八月八日,除了因為「八八」和爸爸音韻相近,字形上「八八」也跟「父」字相近。因此有另一番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