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疫情肆虐,泰國的經濟產業受到嚴重衝擊,雖然底層老百姓面臨生活起居都有困難的地步,上流階層的財產卻不減反增。根據2021年《福布斯》(Forbes)泰國富豪榜,卜蜂集團(Charoen Pokphand)謝氏兄弟(Chearavanon)的身價增長了29億美元(約等同於新台幣870億元),達到302億美元(約等同於新台幣9,060億元),穩坐排行榜冠軍,事實上這已是謝氏家族第11次稱霸泰國富豪榜。
泰國首富謝國民可謂傳奇人物,他讓菜籽行起家的卜蜂公司,變身跨足零售、電信、地產、金融的綜合型集團,他和整個家族都十分低調,鮮少受訪,手握足以撼動整個國家的財富,但行徑也不鋪張奢靡。 同時謝國民戰略大膽,是投資中國的天字第一號外商,他手上的集團版圖遍及歐美、中國、台灣、東南亞等,是超過三十國的跨國企業。
謝國民出生在泰國,但血脈和中國關係密切。他父親、集團創辦人謝易初在1920年代,從中國廣東移民泰國,在泰國唐人街創立正大庄菜籽行,還跨足動物飼料業。謝易初有四個兒子,分別命名為謝正民、謝大民、謝中民和謝國民,中間的名字連起來便是「正大中國」,也因此卜蜂集團在中國被稱為「正大集團」。為了保持家族傳統,從謝氏第二代開始的子孫都會在年幼時期送往中國留學,因此謝氏家族都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四子中排行老么的謝國民,從小深受華僑父親影響,習慣在動盪與危機的逆境中找契機。「對於我們這些沒有國家的人,就只能從一無所有中,邁向成功之路。」謝國民透露自己的父親曾這麼告訴他。1968年,謝國民進入經營團隊後,開始進軍畜牧業及行銷、零售通路的領域,開啟卜蜂集團的大擴張期。
在謝國民身邊的人都會評價他是「大膽勇將」,主要是他會選擇在沒人敢投資的時機出手,最著名的案例便是逆勢投資中國,成為第一家投資中國的外商。集團核心事業農業一半以上的利潤貢獻,正來自中國。中國農業用地最大的外國承租商,也正是謝國民。
1979年,中國深圳成為第一個對外開放投資的城市。改革開放初期,多數外商都仍在觀望,然而當年僅40歲的謝國民,便大手筆投入一千五百萬美元,開啟中國的養殖事業。「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後肯定口袋會開始有錢,這是搶得先機的大好機會。」他說。而第二次的大筆投資則是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後,許多外商看到政局變動而想撤資,然而謝國民不這麼想。「當時我反而在中國投資十億人民幣(約等同於新台幣44億元)。」謝國民輕描淡寫地說,「山中無鳥,麻雀稱王,很多外資地產商不敢去,我拿到很多地,我是小麻雀,卻變成地產的王。」大膽的投資並沒有讓他敗了身家,反而讓資產逆風飆漲,在2019年時,卜蜂集團的全球營收達到608億美元(約等同於新台幣18,240億元),其中五分之二是從中國獲利。
除此之外,讓人嘖嘖稱奇的是,謝家富過四代,是名符其實的富豪世家。隨著家族財富水漲船高,通常豪門會陷入兄弟鬩牆、家庭惡鬥的戲碼,導致家族企業難以經營,或是醜聞紛爭讓企業無法順利傳承。專家表示,全球家族企業中,70%無法傳承給第二代,88%無法繼續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能將企業延續到第四代且持續擴張,而謝氏家族便是3%的其中之一。
財富能夠傳承到第四代最大的關鍵是,謝氏家族的關係相當和睦,每一代的交接都是和平落幕。這其中最大的因素是謝氏家族強調「選賢與能」,第一代集團創辦人謝易初秉持著「長子繼承」原則,將公司先交給了謝正民。性情溫和善良的謝正民,發現最小的弟弟謝國民天賦異稟,最有商業頭腦,便主動將董事長的位子讓賢給他。
當時年僅29歲便位居董事長的謝國民不負眾望,引領集團壯大,同時做出重大決定,便是將資本權和經營權分開來,導入現代企業的經營原則,避免了後代子孫可能會陷入的爭權內鬨。而謝國民對子女的教育也相當嚴謹,甚至不讓子女涉足集團核心產業農牧業,而是希望他們能選擇不同的產業去自己經營。謝國民的長子涉足金融和地產,次子則負責連鎖超市產業,最小的兒子則選擇電訊業。除了謝國民的小孩們非常爭氣外,謝正民的小孩也相當努力,他的長子謝炳在2000年便創辦了「中國生物製藥集團」,旗下有數家生物製藥子公司,專攻不同的藥品領域,在中國迎來了巨大的利潤。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延燒,「中國生物製藥集團」成為首家研發出新冠疫苗的公司之一,再度大發災難財,身家繼續飆漲。
而謝家的第四代也已成年,準備接手謝氏集團的資產,繼續擴張版圖。人稱「藥界公主」的謝其潤出生於1993年,是謝炳的女兒,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沃頓商學院,在2015年便任職於董事會主席和執行董事。而謝炳的兒子年僅25歲,也受到父母的餽贈股份,成為中國生物製藥集團的執行董事。
身為集團領導人的謝其潤也是充滿膽量,不斷交出亮眼成績單,在2018年打破集團的營收和利潤,增長了40.9%,是她接收時的5倍,甚至到了2021年,中國生物製藥集團的名號已氣勢如虹,成為藥界霸主。如此強大的商業表現,讓人猜測謝其潤是否能成為卜蜂集團的當家掌門人,原因是謝國民傳承了謝正民的理念,認為接班人是家族中的「能者居之」,並不著眼於讓長子或自己的小孩繼位。家族輩出菁英的謝氏家族富過四代,自此成為轟動亞洲的名門世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國民出生在泰國,但血脈和中國關係密切。他父親、集團創辦人謝易初在1920年代,從中國廣東移民泰國,在泰國唐人街創立正大庄菜籽行,還跨足動物飼料業。謝易初有四個兒子,分別命名為謝正民、謝大民、謝中民和謝國民,中間的名字連起來便是「正大中國」,也因此卜蜂集團在中國被稱為「正大集團」。為了保持家族傳統,從謝氏第二代開始的子孫都會在年幼時期送往中國留學,因此謝氏家族都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四子中排行老么的謝國民,從小深受華僑父親影響,習慣在動盪與危機的逆境中找契機。「對於我們這些沒有國家的人,就只能從一無所有中,邁向成功之路。」謝國民透露自己的父親曾這麼告訴他。1968年,謝國民進入經營團隊後,開始進軍畜牧業及行銷、零售通路的領域,開啟卜蜂集團的大擴張期。
在謝國民身邊的人都會評價他是「大膽勇將」,主要是他會選擇在沒人敢投資的時機出手,最著名的案例便是逆勢投資中國,成為第一家投資中國的外商。集團核心事業農業一半以上的利潤貢獻,正來自中國。中國農業用地最大的外國承租商,也正是謝國民。
1979年,中國深圳成為第一個對外開放投資的城市。改革開放初期,多數外商都仍在觀望,然而當年僅40歲的謝國民,便大手筆投入一千五百萬美元,開啟中國的養殖事業。「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後肯定口袋會開始有錢,這是搶得先機的大好機會。」他說。而第二次的大筆投資則是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後,許多外商看到政局變動而想撤資,然而謝國民不這麼想。「當時我反而在中國投資十億人民幣(約等同於新台幣44億元)。」謝國民輕描淡寫地說,「山中無鳥,麻雀稱王,很多外資地產商不敢去,我拿到很多地,我是小麻雀,卻變成地產的王。」大膽的投資並沒有讓他敗了身家,反而讓資產逆風飆漲,在2019年時,卜蜂集團的全球營收達到608億美元(約等同於新台幣18,240億元),其中五分之二是從中國獲利。
除此之外,讓人嘖嘖稱奇的是,謝家富過四代,是名符其實的富豪世家。隨著家族財富水漲船高,通常豪門會陷入兄弟鬩牆、家庭惡鬥的戲碼,導致家族企業難以經營,或是醜聞紛爭讓企業無法順利傳承。專家表示,全球家族企業中,70%無法傳承給第二代,88%無法繼續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能將企業延續到第四代且持續擴張,而謝氏家族便是3%的其中之一。
財富能夠傳承到第四代最大的關鍵是,謝氏家族的關係相當和睦,每一代的交接都是和平落幕。這其中最大的因素是謝氏家族強調「選賢與能」,第一代集團創辦人謝易初秉持著「長子繼承」原則,將公司先交給了謝正民。性情溫和善良的謝正民,發現最小的弟弟謝國民天賦異稟,最有商業頭腦,便主動將董事長的位子讓賢給他。
當時年僅29歲便位居董事長的謝國民不負眾望,引領集團壯大,同時做出重大決定,便是將資本權和經營權分開來,導入現代企業的經營原則,避免了後代子孫可能會陷入的爭權內鬨。而謝國民對子女的教育也相當嚴謹,甚至不讓子女涉足集團核心產業農牧業,而是希望他們能選擇不同的產業去自己經營。謝國民的長子涉足金融和地產,次子則負責連鎖超市產業,最小的兒子則選擇電訊業。除了謝國民的小孩們非常爭氣外,謝正民的小孩也相當努力,他的長子謝炳在2000年便創辦了「中國生物製藥集團」,旗下有數家生物製藥子公司,專攻不同的藥品領域,在中國迎來了巨大的利潤。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延燒,「中國生物製藥集團」成為首家研發出新冠疫苗的公司之一,再度大發災難財,身家繼續飆漲。
而謝家的第四代也已成年,準備接手謝氏集團的資產,繼續擴張版圖。人稱「藥界公主」的謝其潤出生於1993年,是謝炳的女兒,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沃頓商學院,在2015年便任職於董事會主席和執行董事。而謝炳的兒子年僅25歲,也受到父母的餽贈股份,成為中國生物製藥集團的執行董事。
身為集團領導人的謝其潤也是充滿膽量,不斷交出亮眼成績單,在2018年打破集團的營收和利潤,增長了40.9%,是她接收時的5倍,甚至到了2021年,中國生物製藥集團的名號已氣勢如虹,成為藥界霸主。如此強大的商業表現,讓人猜測謝其潤是否能成為卜蜂集團的當家掌門人,原因是謝國民傳承了謝正民的理念,認為接班人是家族中的「能者居之」,並不著眼於讓長子或自己的小孩繼位。家族輩出菁英的謝氏家族富過四代,自此成為轟動亞洲的名門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