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懷孕移工的問題躍上檯面,根據統計,平均每年有4000名移工生產,不過約22萬名社福移工,多數是在家內的看護無法領取生育補助,因此還有很大移工生產的黑數無法被統計出來。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秘書長黃姿華接受四方報專訪時語重心長地說,「這些懷孕移工歷經產子的難關後,會發現『養』是更大的難題,幾乎沒有合理價格的托嬰服務可以尋求,移工最終只能求助非法的保母,衍生出的『兒虐』案件層出不窮。」
另外,政府雖然在2015年全面取消對女移工的妊娠檢查,也明文規定禁止雇主以女移工懷孕為由單方面終止聘僱契約,勞動部也有解約驗證機制。但調查卻發現,實務上仍有這些情況,導致女移工隱忍懷孕消息而未做產檢,甚至出現棄養的社會案件。
去年底才有菲律賓籍移工在桃園市龜山區宿舍產下女嬰後,用毛巾包裹遺棄在中華路騎樓的案件,該名女嬰目前安置在桃園市家防中心安置,健康狀況良好。
黃姿華指出,政府只在移工「犯下遺棄罪」或是出事後才介入處理,難道不是在另類的逼人犯罪嗎?如果能在事發前便提供更多的求助管道和資源,或許便能預防憾事發生。
目前有在受理懷孕移工和移工小孩的台灣民間組織中,經驗豐富的當屬關愛之家,原先是出於幫助「愛滋病小孩」的成立初衷,不過創辦人楊婕妤坦言,近幾年的愛滋病患變少,前來尋求協助地「外籍移工寶寶」卻變多,小小一間三層樓公寓,已收容近100多名有著天使臉孔的小孩們。「因為不能把小孩放在僱主家照顧或帶在身邊,龐大的經濟壓力也迫使這些女性移工無法馬上帶孩子回國,就暫時安置在關愛之家,但數量不斷在上升中。」
然而關愛之家是NGO組織,而非政府合法育幼院,沒領政府半毛補助,全靠各界捐款支付兒童尿布、奶粉,還要帶小孩打預防針、看醫生,甚至供小朋友上幼稚園受學前教育,龐大的經濟壓力難以維持,最終仍是需要政府介入。
我國在台移工數受到疫情影響微減,不過去年底仍有66.9萬人,其中女性超過5成,且8成介於25歲至44歲育齡階段。黃姿華便認為,政府和社會不應只把移工視為「工」,而是要把他們當成「人」對待。「台灣對移工的要求普遍來說都希望『單身赴任』,要介於適婚年齡的人類放棄成家或生養小孩的基本人權,未免太殘忍和不近人情。希望能從源頭上去改變想法,把移工視為『人』,提供他們應有的協助和管道,而不是只把他們當作物件,任意使用和拋棄,不去管衍生出的後續問題,直到出現社會案件才又全部推給移工,造成歧視和成見加深,這是非常不好的惡性循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底才有菲律賓籍移工在桃園市龜山區宿舍產下女嬰後,用毛巾包裹遺棄在中華路騎樓的案件,該名女嬰目前安置在桃園市家防中心安置,健康狀況良好。
黃姿華指出,政府只在移工「犯下遺棄罪」或是出事後才介入處理,難道不是在另類的逼人犯罪嗎?如果能在事發前便提供更多的求助管道和資源,或許便能預防憾事發生。
目前有在受理懷孕移工和移工小孩的台灣民間組織中,經驗豐富的當屬關愛之家,原先是出於幫助「愛滋病小孩」的成立初衷,不過創辦人楊婕妤坦言,近幾年的愛滋病患變少,前來尋求協助地「外籍移工寶寶」卻變多,小小一間三層樓公寓,已收容近100多名有著天使臉孔的小孩們。「因為不能把小孩放在僱主家照顧或帶在身邊,龐大的經濟壓力也迫使這些女性移工無法馬上帶孩子回國,就暫時安置在關愛之家,但數量不斷在上升中。」
然而關愛之家是NGO組織,而非政府合法育幼院,沒領政府半毛補助,全靠各界捐款支付兒童尿布、奶粉,還要帶小孩打預防針、看醫生,甚至供小朋友上幼稚園受學前教育,龐大的經濟壓力難以維持,最終仍是需要政府介入。
我國在台移工數受到疫情影響微減,不過去年底仍有66.9萬人,其中女性超過5成,且8成介於25歲至44歲育齡階段。黃姿華便認為,政府和社會不應只把移工視為「工」,而是要把他們當成「人」對待。「台灣對移工的要求普遍來說都希望『單身赴任』,要介於適婚年齡的人類放棄成家或生養小孩的基本人權,未免太殘忍和不近人情。希望能從源頭上去改變想法,把移工視為『人』,提供他們應有的協助和管道,而不是只把他們當作物件,任意使用和拋棄,不去管衍生出的後續問題,直到出現社會案件才又全部推給移工,造成歧視和成見加深,這是非常不好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