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土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已累計153萬1055例,許多民眾都表示,即使康復之後,仍會有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今(26)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提醒,若能找到產生症狀的原因治療,後遺症就有可能痊癒,也有中醫師分享可以減少新冠肺炎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的方法,幫助民眾對抗病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從今年1月1日至昨(25)日,本土病例總共累計153萬1055例,其中雖有99.76%確診者皆為輕症或無症狀,但不少民眾仍稱康復後有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性變差等現象。

對此,周百謙說明,新冠肺炎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可分為肺內症狀與肺外症狀,肺內症狀如咳嗽、呼吸道殘存問題,包含胸痛、胸悶、喘,肺外症狀包含腦霧、肌肉痠痛、記憶力、容易疲勞。其中若有肺內症狀如喘、胸痛、胸悶以及鼻塞要特別注意,而目前感染Omicron的確診者,在陽性轉陰性後,症狀多偏向是走路會喘、記憶力不佳、注意力無法集中等。

周百謙指出,後遺症定義較為困難,因為後遺症可能會持續一輩子較難回復,「到底是6個月有症狀、1年有症狀,還是多久有症狀比較難說」,通常持續1個月到3個月有可能都還有病毒殘存相關的症候群,因此後遺症可能要定義發病後3到6個月以上。

周百謙進一步解釋,由於台灣Omicron大規模傳染多在4月時開始,現階段痊癒後症狀多會認為是病毒造成的副作用治療,若想要定義有無腦霧等個案,要等待3至6個月後,大約7月或8月時,才會比較清楚哪些個案是持續型腦霧,哪些個案只是暫時性發炎。

「這些後遺症還是有可能痊癒!」,周百謙提醒,民眾染病後陽性轉陰性回診時,醫師首先會看有哪些症狀殘存,若包含胸痛、胸悶、呼吸阻礙等,會透過照X光片確認有無肺部發炎、纖維化等後遺症,第二部份會檢測生物標記,了解新冠肺炎有無造成骨質、慢性發炎影響,同一時間也會針對鼻塞、肺部發炎等症狀給予相對應藥物。

周百謙認為,「有些病人他的後遺症其實來自於沒有治療,沒有去找原因」,有時沒有治療,或是治療方向不對,都容易造成長新冠,讓症狀持續比較久,但若能找到原因治療,也許後遺症就會康復,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共病問題,並適度休息與使用藥物治療,就可以改善許多困擾大家的症狀。

周百謙也提到,Omicron與先前Delta等變異株影響ACE等受體不同,症狀多以上呼吸道為主,許多痊癒病患仍會因上呼吸道症狀、喉嚨痛、胸悶、胸痛、鼻塞等問題求診,此時只要搭配適度抗組織胺、抗發炎藥物,就能減少發炎引起的系統性腫脹、疼痛,依照病人狀況做出合適檢查與治療,才能快速緩解病毒延後復原相關症狀。

中醫師陳潮宗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也回應,隨著確診人數增加,若已打過3劑疫苗者,99%的病人會順利度過病毒考驗,但仍然有1%的病人有得到重症的機會,甚至有死亡的風險;若未打疫苗者,10%的人會得中重症,2%的人會死亡。但有些人確診後仍能然會留下後遺症,對身體永久的傷害。

陳潮宗強調,當確診後快篩陰性,並非就是恢復健康,「真正的問題才開始,我們要提高警覺」,隔離結束快篩後,「快篩陰性只是證明病毒濃度已下降到不會傳染給他人,但對自己身體的傷害,仍可能持續留下併發症」,例如有咽喉痛、一說話就咳嗽不止,及後遺症如有腦霧、心悸等。

部分確診民眾在服用抗新冠肺炎特效藥清冠一號後症狀多能緩解,不過陳潮宗表示,清冠一號有退燒、解肌肉痛、治療關節痛等作用,類似西藥普拿疼及阿司匹靈功效,但快篩陰性後,症狀已緩解就不宜繼續使用,可改用清熱解毒方繼續殺病毒,讓病毒在體內的濃度快速降到最低,就比較不會有肺部纖維化、肺部功能永久減退、耳鳴、耳聾、失眠、記憶力減退、失智(也稱為腦霧)等長新冠症狀。

陳潮宗分享,金銀花、倒地蜈蚣、黃連、黃柏,都是用來殺病毒、降低削弱病毒毒性的最佳藥物,對於留下的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咳嗽、喉嚨癢、一說話就咳個不停,是因為病毒從呼吸道侵入的點,對黏膜組織傷害最大,需要一段時間的新陳代謝才會痊癒,「我們可以用中藥連翹、甘草、菊花、蒲公英、黃芩,為最為有效的藥物,以上五味藥仍然有很強抗病毒的作用,在臨床上有非常強的實證證明」。

「COVID-19病毒在體內與我們的免疫系統作戰,會消耗我們的身體的能量,有很多的能量被消耗掉,及消耗我們體內的水分津液,並產生併發症及後遺症!」陳潮宗建議,民眾應補充水分多的水果,如水梨生吃、西瓜、柑橘,與補充體內的水分,如用運動飲料以1比1兌水飲用,都是方便快速的方法,他也強調,要避免吃油炸辛辣的食物、以免讓病毒滯留體內、傷害健康,睡眠充足、少說話都是不錯的選擇。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