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3日電)中國多個疫情趨緩的地方力爭創建「無疫小區」,凡是申報獲得官方核可掛牌,小區即可降級管控或優先解封。對此,中國國家衛健委官員今天提出考評6個標準,首要即是實現「清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大陸多個因COVID-19疫情封控的城市,陸續創建「無疫小區」爭取提早解封。

其中,吉林省4月4日宣布,首次對「無疫小區」、「無疫村」居民和已康復出院的患者實行免檢測。被評定為「無疫小區」後,防控等級下調為防範區,可降級管控或優先解封,還可減少核酸檢測頻次。

上海封城後,官方上月發布「無疫小區」創建方案的通知,凡是近14天內無新增陽性感染者,且第13天區域內所有人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的居民小區,可申報創建「無疫小區」稱號。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最早獲得一批「無疫小區」稱號的是崇明區,4月22日有68個「無疫社區」、191個「無疫村」掛牌。

據中國網直播,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3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媒體提問「無疫小區」的考評標準,國家衛健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專家組組長吳浩提出6個標準。

他說,各地從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因地制宜地創建「無疫小區」,也產生了很多經驗。「無疫小區」的創建,指的是在一個潛伏週期內小區的疫情「零發生」。創建「無疫小區」包括清零、潔淨、健康、關愛、動員和激勵等6個環節。

吳浩指出,「清零」是指一個潛伏期週期內無新增陽性的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也沒有應隔離的密切接觸者,所有人員應完成至少一輪的全員核酸檢測,均是陰性的。

「潔淨」是規範的清潔消毒,要強化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消毒;「健康」是要遵守防疫的要求,引導居民積極參加疫苗的接種,主動報告個人的涉疫事項,認真配合做好核酸檢測等。

「關愛」指在社區內對特殊群體要「摸清底數」,深入瞭解社區內重點人群的不同情況和需求,實行精準關愛和幫扶;「動員」是指充分挖掘內部的黨員志願者、物業人員、駐區單位以及熱心居民力量,建立黨建引領下的小區群眾群防群控的工作機制。

「激勵」是指全面地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幹部下沉到一線參與到無疫文明小區的創建,對表現優秀的小區以及參與工作的幹部群眾給予適當獎勵和宣傳褒獎。(編輯:楊昇儒)11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