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疫情期間,大家落實防疫觀念,勤洗手及戴口罩,大大的降低了兒童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更多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生長情形:「我的孩子是不是營養不良呢?為什麼這麼瘦小?」或是「他已經吃這麼多,為什麼還是長不好?」這些疑問常常在小兒科門診或健兒門診時被提出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長遲緩非疾病 臨床定義一次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芳瑗說,兒童的生長遲緩(Failure to thrive)是一個臨床表現,並非一個疾病,影響的順序常以體重為最明顯、之後為身高及頭圍。

因此目前一般定義生長遲緩為體重低於生長曲線上同年齡層標準的第3~5個百分位以下,或一段時間內體重向下跨越兩個百分位線(例如由第75百分位下降到第25百分位)。

生長遲緩原因多 需考量熱量與代謝是否平衡

而生長所需具備的條件,必須考量兒童攝取吸收的熱量,以及身體代謝利用之間,是否達到平衡。造成生長遲緩的原因很多,包含器質性原因(先天性異常、心肺疾病、腸胃道功能不良、內分泌代謝問題…等)、或是非器質性原因(餵食困難、社經壓力、親子關係…等)。

排除疾病並評估營養 避免影響生長發展

張芳瑗提醒,對於生長遲緩的兒童而言,必須接受完整的病史回顧及詳細的身體檢查,針對其飲食狀況、營養需求及體能發展做全方位的討論,甚而需要一些實驗室的檢驗,去排除可能潛在的疾病原因,或是評估現行的營養狀態,才能適時的給予處置,以免造成後續兒童生長或發展更大的影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6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