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導致身為全球兩大糧食供應國的出口受阻,隨著戰爭引發供應短導致缺糧價飆漲、各國陸續繼出食物或原物料出口禁令,聯合國日前警告,全球將面臨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其中歐洲穀倉烏克蘭的糧倉滿盈、俄羅斯糧食出口和中國趁勢囤糧造成的影響最鉅。
俄羅斯與烏克蘭分別是全球兩大糧食供應國,兩國小麥量占世界小麥的四分之一以上。烏克蘭黑土作為歐洲最大糧倉,在戰爭初期就有許多分析家警告糧食危機將成為戰爭下的衍生災情。對於烏克蘭來說,該國主力生產的小麥是歐洲麵包的原料,也是中國畜牧業牲畜飼料的來源,這些牲畜肉品與麵包、麵條或麵粉類食品幾乎養活了全世界數十億人。
然而隨著烏克蘭要的黑海港口被俄軍以浮動水雷等方式封鎖,最大港敖德薩的糧食倉庫根本無法出口糧食,就算去年是破紀錄的小麥生產年,烏國農業部副部長維索茨基(Taras Vysotsky)指出,如今烏克蘭還有1300萬噸的玉米和380萬噸的小麥無法順利出口,至今至少損失15億美元。
烏克蘭政府過去20年積極投入「農村到海港」的基礎建設,靠著火車等陸運出口的糧食只佔了海運出口的極小部分。與此同時,俄羅斯的糧食出口卻尚未受到歐美等西方國家制裁,再加上俄國刻意降低小麥價格,導致在全球市長上俄羅斯小麥價格更具吸引力,美國部分農業企業如嘉吉(Cargill)等仍持續在俄羅斯經營,烏克蘭農委會主席迪昆(Andrii Dykun)告訴《紐約時報》,由於俄羅斯也是全球最大糧食生產國,根本上來看是直接從烏克蘭的損失中得利,莫斯科發動戰爭逼迫烏克蘭破產,雖受歐美各國經濟制裁,但歐美向俄羅斯購買糧食也等同於提供他們作戰資金,西方作法只會讓烏克蘭陷入慢性死亡。
此外,世界銀行估計,今年小麥價格將會漲逾40%,達到歷史新高,《南華早報》則報導,在全球糧價飆漲同時,中國則默默以「餵飽14億人口」為由儲備了大量糧食,如今掀起諸多批評與分析。
美國農業部先前提供數據,指出中國本年度儲備了1.42億噸的小麥,已經占據全球庫存量的一半以上,而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據,中國去年進口1.65億公噸穀物當中,包括970萬噸小麥、447萬噸稻米和9650萬噸大豆,總數達到歷史新高,也相當於國內產量的25%,部分評論認為,新冠疫情的延續加上俄烏戰爭,導致中國儲備糧食行為助長糧食價格上漲;另一方面也有分析認為,近年來中國面臨極端氣候影響,加上海運中斷、軍事衝突,中國的囤糧計畫合情合理。
過去習近平將糧食安全視為北京掌控政權的核心政策,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習近平不僅督促國內生產、儲備量提升,另一手也進口穀物彌補國內產量的不足,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言人秦玉雲表示,截至今年2月為止,中國糧食庫存處於歷史的高水平,兩大主食小麥、稻米的庫存占了所有糧食庫存的逾七成,能夠滿足需求也可用於其他消費。
不過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糧價飆漲換來的是新一波的保護主義,烏克蘭因戰爭需求限制葵花油、麵粉、燕麥出口,加上國內小麥堆滿糧倉運不出國,主要向烏克蘭進口小的摩爾多瓦、塞爾維亞、匈牙利被迫開始限制國內小麥出口,而同樣仰賴進口小麥的黎巴嫩、阿爾及利亞、埃及,也以糧食安全為由,禁止出口。
世界貿易組織(WTO)祕書長奧孔約-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呼籲各國不要進行出口限制,指出唯有貿易才有助於帶動經濟成長,替疫情下遭重創的各國帶來商機;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也認為,美國應該避免走向徹底的保護主義,而是轉向信賴的貿易夥伴,儘管這會轉嫁部分成本到消費者和企業身上。
《紐約時報》指出,全球供應鏈本就因為疫情大亂,如今各國政府保護心態下進行的出口限制只會讓價格落在歷史高點的穀物、食用油、肉品與肥料等更加昂貴,各國決策者必須為此做出改變,否則糧價飆漲不僅對全球造成經濟負擔,還會讓貧窮國家陷入社會動盪風險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隨著烏克蘭要的黑海港口被俄軍以浮動水雷等方式封鎖,最大港敖德薩的糧食倉庫根本無法出口糧食,就算去年是破紀錄的小麥生產年,烏國農業部副部長維索茨基(Taras Vysotsky)指出,如今烏克蘭還有1300萬噸的玉米和380萬噸的小麥無法順利出口,至今至少損失15億美元。
烏克蘭政府過去20年積極投入「農村到海港」的基礎建設,靠著火車等陸運出口的糧食只佔了海運出口的極小部分。與此同時,俄羅斯的糧食出口卻尚未受到歐美等西方國家制裁,再加上俄國刻意降低小麥價格,導致在全球市長上俄羅斯小麥價格更具吸引力,美國部分農業企業如嘉吉(Cargill)等仍持續在俄羅斯經營,烏克蘭農委會主席迪昆(Andrii Dykun)告訴《紐約時報》,由於俄羅斯也是全球最大糧食生產國,根本上來看是直接從烏克蘭的損失中得利,莫斯科發動戰爭逼迫烏克蘭破產,雖受歐美各國經濟制裁,但歐美向俄羅斯購買糧食也等同於提供他們作戰資金,西方作法只會讓烏克蘭陷入慢性死亡。
此外,世界銀行估計,今年小麥價格將會漲逾40%,達到歷史新高,《南華早報》則報導,在全球糧價飆漲同時,中國則默默以「餵飽14億人口」為由儲備了大量糧食,如今掀起諸多批評與分析。
美國農業部先前提供數據,指出中國本年度儲備了1.42億噸的小麥,已經占據全球庫存量的一半以上,而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據,中國去年進口1.65億公噸穀物當中,包括970萬噸小麥、447萬噸稻米和9650萬噸大豆,總數達到歷史新高,也相當於國內產量的25%,部分評論認為,新冠疫情的延續加上俄烏戰爭,導致中國儲備糧食行為助長糧食價格上漲;另一方面也有分析認為,近年來中國面臨極端氣候影響,加上海運中斷、軍事衝突,中國的囤糧計畫合情合理。
過去習近平將糧食安全視為北京掌控政權的核心政策,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習近平不僅督促國內生產、儲備量提升,另一手也進口穀物彌補國內產量的不足,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言人秦玉雲表示,截至今年2月為止,中國糧食庫存處於歷史的高水平,兩大主食小麥、稻米的庫存占了所有糧食庫存的逾七成,能夠滿足需求也可用於其他消費。
不過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糧價飆漲換來的是新一波的保護主義,烏克蘭因戰爭需求限制葵花油、麵粉、燕麥出口,加上國內小麥堆滿糧倉運不出國,主要向烏克蘭進口小的摩爾多瓦、塞爾維亞、匈牙利被迫開始限制國內小麥出口,而同樣仰賴進口小麥的黎巴嫩、阿爾及利亞、埃及,也以糧食安全為由,禁止出口。
世界貿易組織(WTO)祕書長奧孔約-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呼籲各國不要進行出口限制,指出唯有貿易才有助於帶動經濟成長,替疫情下遭重創的各國帶來商機;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也認為,美國應該避免走向徹底的保護主義,而是轉向信賴的貿易夥伴,儘管這會轉嫁部分成本到消費者和企業身上。
《紐約時報》指出,全球供應鏈本就因為疫情大亂,如今各國政府保護心態下進行的出口限制只會讓價格落在歷史高點的穀物、食用油、肉品與肥料等更加昂貴,各國決策者必須為此做出改變,否則糧價飆漲不僅對全球造成經濟負擔,還會讓貧窮國家陷入社會動盪風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