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近期震盪劇烈,震得不少理財新鮮人七暈八素,有位讀者向我大吐苦水,「專家都推崇長期績優的主動型台股基金,說是有機會創造比0050更好的報酬,怎麼我年初砸下200萬元,買進一檔得獎無數的冠軍基金,至今才短短4個多月,就虧損兩成,該停損還是轉換標的?」
先來釐清一下,我個人確實很推薦在0050之外,配置幾檔長線績優的台股基金。因為前者能賺取大盤的循環財,後者則能透過專業操盤團隊,獲得比0050更突出的報酬。
但問題在於進場時間點。如果是定期定額方式,無論大盤處於高點或低點,隨時都可以進場,重點是要有耐心跟紀律(詳細的報酬分析比較,請參考個人拙作《0050+台股基金超額獲利很簡單!》),走完一次微笑曲線;但如果是單筆買進,學問可大了,時機不對,可能會套牢很久!
今年以來,投資變數遽增,通膨居高不下,聯準會主席鮑爾已表態5月升息2碼,且不排除「未來幾個月,有更大規模的升息」,使得美元更為強勢,美元指數更衝高來到103,全球股市大回檔,台股「護國神山」台積電即使利多不斷,仍遭外資不停賣超。
台股中小型電子股壓力更高,昔日投信重壓的個股,從去年底或年初高點,紛紛重挫3到5成,許多台股基金今年來績效普遍下跌15%到20%,比0050的負11.5%跌的還要深。
我告訴這位讀者,台股本波從高點18600跌至16200,已回跌2400點,跌幅13%,已醞釀反彈契機,但反彈後,隨著下半年的通膨問題與升息狀況,可能會展開另一次的修正。台股全年的大幅刷動,可能在許多人的意料之外。
不過,好消息是,大幅回檔後,2023年又有總統大選前的選舉行情,勢必又有一連串的利多題材,營造台股步步高升。所以,假設是今年年初高點才進場,承作定期定額的人,行情上沖下洗,今年全年報酬不會太出色,但卻是累積單位數的好時機,持續扣款不中斷,到了2023年底甚或2024年初,應就能看到不錯的回報。
至於單筆進場者,每人資金狀況與風險承受度不同,如果不能承受兩成以上的虧損,趁這波反彈贖回,把資金轉換成定期定額,至少承作2到3年,將能提高逆轉勝的機會。
其實,這位讀者多年來都是定期定額的愛好者,主要是對台股立刻攻上兩萬點持高度信心,加上看到長年持有的基金,定期定額績效居然還輸單筆,因此才轉念改買單筆,但萬萬沒料到,才一買進行情就反轉向下,看到對帳單時,內心煎熬無比!
投資理財想致勝,關鍵就在於只買自己熟悉的商品,超過能力範圍的操作方式,往往帶來極大風險。尤其在今年,聯準會開始收縮資金,許多好股票的本益比也被迫下修,投資人務必上緊發條,才能度過震盪期。
●作者:盧燕俐/資深財經媒體人、企業財經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問題在於進場時間點。如果是定期定額方式,無論大盤處於高點或低點,隨時都可以進場,重點是要有耐心跟紀律(詳細的報酬分析比較,請參考個人拙作《0050+台股基金超額獲利很簡單!》),走完一次微笑曲線;但如果是單筆買進,學問可大了,時機不對,可能會套牢很久!
今年以來,投資變數遽增,通膨居高不下,聯準會主席鮑爾已表態5月升息2碼,且不排除「未來幾個月,有更大規模的升息」,使得美元更為強勢,美元指數更衝高來到103,全球股市大回檔,台股「護國神山」台積電即使利多不斷,仍遭外資不停賣超。
台股中小型電子股壓力更高,昔日投信重壓的個股,從去年底或年初高點,紛紛重挫3到5成,許多台股基金今年來績效普遍下跌15%到20%,比0050的負11.5%跌的還要深。
我告訴這位讀者,台股本波從高點18600跌至16200,已回跌2400點,跌幅13%,已醞釀反彈契機,但反彈後,隨著下半年的通膨問題與升息狀況,可能會展開另一次的修正。台股全年的大幅刷動,可能在許多人的意料之外。
不過,好消息是,大幅回檔後,2023年又有總統大選前的選舉行情,勢必又有一連串的利多題材,營造台股步步高升。所以,假設是今年年初高點才進場,承作定期定額的人,行情上沖下洗,今年全年報酬不會太出色,但卻是累積單位數的好時機,持續扣款不中斷,到了2023年底甚或2024年初,應就能看到不錯的回報。
至於單筆進場者,每人資金狀況與風險承受度不同,如果不能承受兩成以上的虧損,趁這波反彈贖回,把資金轉換成定期定額,至少承作2到3年,將能提高逆轉勝的機會。
其實,這位讀者多年來都是定期定額的愛好者,主要是對台股立刻攻上兩萬點持高度信心,加上看到長年持有的基金,定期定額績效居然還輸單筆,因此才轉念改買單筆,但萬萬沒料到,才一買進行情就反轉向下,看到對帳單時,內心煎熬無比!
投資理財想致勝,關鍵就在於只買自己熟悉的商品,超過能力範圍的操作方式,往往帶來極大風險。尤其在今年,聯準會開始收縮資金,許多好股票的本益比也被迫下修,投資人務必上緊發條,才能度過震盪期。
●作者:盧燕俐/資深財經媒體人、企業財經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