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26日在北市防疫記者會上表示,若未來確診數過多且醫療量能不足時,北市府不排除啟動「軟性封城」的規範。而27日在議會接受質詢時,被問到軟性封城的進一步配套措施,柯文哲僅表示類似去年五六月時的規範,相當於「三級警戒」。不過究竟「如何封、怎麼封」還沒有後續配套措施與規範,柯文哲提出的「軟性封城」卻已經在民間引發恐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可諱言,柯文哲所提出未來可能要「軟性封城」,論點其來有自。原因在於確診人數持續升高,已經是可以預見的未來,現階段先面臨到疫調人力的不足、居家隔離影響社會運行;若確診人數持續升高,為了抑制傳染狀況,勢必得透過公權力介入,降低都市的活性與民眾接觸的機率。

不過去年為了抑制疫情而啟動的「三級警戒」,可以說是對民生產業造成劇烈衝擊,就現實面來說,再一次三級警戒,恐怕會再度造成民生凋敝,勢必得就過往經驗進行調整,且在防疫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

不過柯文哲提出「軟性封城」新名詞後,僅簡單表示「跟去年三級警戒時差不多」,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說法。原因在於去年三級警戒是全台適用,若僅只有台北市軟性封城而其他縣市不封,勢必就先提出相關因應的配套措施。不過看得出來柯文哲在提出軟性封城前,並沒有認真思考究竟要如何進行。

面對中央相關防疫政策,柯文哲時不時批評「不要只會喊口號,要說明戰略、戰術」,而且他也曾質疑過中央「不要創造新名詞,把已經很恐慌的人民弄得更暈頭轉向」。只是,柯文哲自己也拋出一個讓外界不解的「軟性封城」名詞,更提不出屬於北市府的戰術與戰略。

預告疫情狀況並提前警示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固然是警惕民眾的方法之一,但在「創造新名詞」之餘卻提不出相關做法,進而造成社會恐慌的氛圍,真的是「此時再創新名詞,引發恐慌大可不必」。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