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升溫,本土確診數字每天增加,與其說是與病毒共存,但大家還是提心吊膽,生活多少受到影響。與此同時,民眾關注的焦點停留在疫情及後續的影響,連帶影響到選舉事務,只能轉進檯面下。以台北市長選舉為例,陳時中與黃珊珊大幅佔據媒體版面,相對壓縮蔣萬安的露出,近期蔣萬安的新聞,多半是站在被動面,雖然提出疫情建議,也因為沒有行政資源而有志難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治人物有舞台,才有施展空間。讓我們來看看蔣萬安另外兩位對手近期的曝光。

陳時中不用說,要說全台新聞曝光量最高的人非他莫屬。蔡英文習慣性神隱,蘇貞昌則是立院備詢時才看到他,而陳時中則是每天下午2點都有他,不僅開記者會、回答媒體提問,全台灣的防疫政策也都是他對外宣布,好似社會體系所有運作都是圍著他打轉。

中央紓困條例的第7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這條霸王條款彷彿給了陳時中極大權力,讓他得以占據媒體公器、佔據公益時段,利用政府應對疫情的種種措施,去作出對人民生活及人身權益的強制性措施,重點是缺乏配套,而民眾無奈也無力抗拒。

陳時中因為有政府機器、行政裁量權,讓他有話語權,因為霸王條款讓他說了民眾就必須遵守;同樣的黃珊珊,因為是台北市副市長,又是負責執行防疫的第一線指揮官,市府的防疫政策很多時候都是由黃珊珊宣布,她可以透過市府機制去掌控疫情的發展,所以可以預判未來的方向,提前部屬。

以3+4居隔政策為例,黃珊珊就大表反對。她在臉書上說,3+4如此重要的政策,卻是由媒體獨家揭露後,隔天中央才找各縣市首長開會,而執行細節卻跟不上政策宣布時間。黃珊珊說,5月初台北市恐每日萬例,5月中更可能達每日近10萬,以篩代隔、接觸者自主管理絕對必要。

對民眾來說,不合理的政策絕對會引起反彈,混亂的防疫作為讓人無法接受,相較之下就會找較為合理或能接受的一方支持。目前跟中央抗衡最力的就屬台北市的聲音最大,所以黃珊珊的聲音也就開始被大家注意到,尤其是台北市民。這正好可以解釋,為何中央一有任何政策設想,第一個跳出來總是黃珊珊,因為她背後有地方資源。

陳時中有中央疫情指揮官賦權、黃珊珊有台北市疫情指揮官加持,但蔣萬安呢?他只是一位在野黨立委,即便有監督政府的權利,但面對無限擴權的政府,以及要跟中央對抗以求取聲量的黃珊珊,蔣萬安真的算是弱勢中的弱勢,至今找不到發聲的位置點。

對於3+4新制,蔣萬安說,「防疫不該參雜政治考量」。「以篩代隔」應該是接下來必須要走的方向,希望能夠以居家快篩加上自主健康管理的方式,能夠確保醫療量能;仔細看,其實這就是台北市正在做的方向,但因為黃珊珊有實際動用市府單位的權力,所以當他在執行措施的同時,大家只會想到這是黃珊珊的倡議,不會認為是蔣萬安的功勞。

蔣萬安質疑的力度被陳時中跟黃珊珊的對抗給分散掉了,戰場現在是中央跟北市在決定,這是現實,也是事實!對蔣萬安來說,這是非戰之罪,但他必須要立即找到自身立場,以及從民眾對疫情的反彈及不滿中梳理出最重要的問題,然後全力猛攻。

要能讓民眾有感,才會被討論。蔣萬安如果沒有政府奧援,就要有更加彈性、更有魄力的諫言。政府防疫漏洞百出、一日數變,蔣萬安無須多想,大聲為民發聲,形塑自己的角色,蔣萬安必須讓自己成為熱點外的焦點,否則等到戰場完全被帶走,要再上場恐怕就很難了。


●作者:錢震宇/資深媒體人、開放智庫發起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