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走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各國陸續解除防疫限制,台灣也朝向開放與世界接軌努力,不過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顯而易見的是,至今快篩試劑量能吃緊、口服藥物還未抵台、醫護等相關人力更是不足,如今Omicron病毒難滅,被「清零」的卻是政府引以為傲的超前部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自3月7日起,將入境居家檢疫天數從14日縮短至10日,當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更誇下海口說,若疫情無特別變化,便可持續縮短檢疫時間,不過就在歷經3週,病毒滲漏進社區後發酵,本土每日新增上百甚至上千例確診個案。對此,中央改採推動「新台灣模式」應對,強調重點在於「重症清零、輕症控管」,台灣與個案清零正式分手,走向與病毒共存大道,可是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面對勢必會增長的確診個案,中央的超前部署早已不復存在,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直言,台灣雖終究要走向開放,但至今條件半數都沒達到,「談開放言之過早!」

想要避免重症個案增長,除了施打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也是一項利器,但至4月初,口服藥物到貨數僅3200份,直至11日,指揮中心才宣布,先前採購尚未到貨的1.25萬人份口服藥物將於近期到貨,另有35萬人份的口服藥物將於第二季前來台,口服藥物不僅未先準備齊全,到了疫情升溫的今日,口服藥物依然「在路上」尚未抵達。

除此之外,近期快篩試劑嚴重缺貨,行政院15日宣布徵用快篩試劑,並規劃5月初將實施快篩實名制,然而許多民眾早已瘋搶快篩試劑,就連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都在疫情記者會上公開承認,買不到快篩試劑是事實,希望指揮中心能出面協調。

4月19日,指揮中心宣布,要鬆綁居家隔離/檢疫採檢措施,將原先期間須執行居家隔離期間須執行4次、居家檢疫期間5次快篩,皆改為期滿當日執行1次快篩即可,大幅降低使用快篩頻率,就是間接證實了快篩量能吃緊的事實,令人不禁質疑,曾高喊的超前部署,為何被清零了?

因接觸確診者,正在居家隔離的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也直言,台灣防疫政策相當矛盾,戰略上看起來,已經開始朝向與病毒共存,可是戰術卻還是在以清零為手段;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也建議中央,因應居家隔離及確診者暴增,「應該把所有力氣用在確診者的照護與關懷,減少居家照護關懷的人力與物力。」

每日疫情記者會上,公布確診數字固然重要,可以讓民眾快速了解疫情趨勢,但更重要的是,中央應說清楚確診案例中,真正有多少人會衝擊醫療量能,哪些個案的條件更值得注意,讓民眾了解與病毒共存需要仰賴疫苗、藥物、醫事人員與全民努力,並非毫無限制就能回到正常生活,包含還無法打疫苗確診逝世的2歲幼童、打了3劑疫苗卻難逃染疫死亡的90歲長者,現有安逸的歲月靜好,終究是建立在部份人命犧牲、死亡之上。

如果中央認為,因應Omicron變異株,確診病例多為輕症不必過於擔心,那就更應該以實際行動證明,放寬限制,讓民眾不會因為確診恐慌、接觸者不會因此被大規模匡列、隔離影響生活,一切就如流行性感冒一樣,可以回歸正常,並清楚告知民眾應如何準備常備藥品因應、出現哪些症狀應就醫治療,避免轉為重症即可,別讓過去斐然的防疫成績成為前進的桎梏。

台灣現在正處於還在適應「輕症化」過渡到「流感化」的期間,現有政策不到位是事實,追究責任並非重點,而是該盡速滾動式修正,以因應現況,面對逐步走向高峰、日漸倍增的確診數,務必有更清楚的指引與規範,備齊人力、物力應戰,才能真正迎來與病毒共存的一天。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