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宣布,全國各縣市一週內啟動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措施,並放寬居家檢疫和隔離快篩頻率。外界也提出「以篩代檢」節省人力物力。對此,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張鴻仁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在病毒共存時代,篩檢不再是為了隔離,而是要了解風險與治療,未來更會如流感一樣,連篩檢都不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本土再新增1626例本土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全國各縣市一週內啟動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措施,另自明(20)日起調整居家隔離/檢疫採檢措施。

原先居家隔離對象經疫調匡列為接觸者時,會安排一次PCR,並會進行4次快篩檢測,隔離期間若有出現相關症狀會安排PCR採檢、居家檢疫者則進行5次快篩檢測。

不過明日起,首日則可透過快篩或PCR檢測,若快篩陽再以PCR確認,4次快篩改為隔離期滿當日執行1次快篩,期間有症狀的PCR採檢改為提供1支備用快篩試劑,居家檢疫期間的5次快篩也改採檢疫期滿1次快篩與提供1支備用快篩試劑;考量試劑適用對象年齡,未滿2歲者還是採用PCR檢測。

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昨(18)日也在臉書發文提到,因應居家隔離及確診者暴增,陳時中接受北市建議,未來將減少居家隔離的數量與管理方式,專注處理確診者照顧,這也是現在最重要的政策方向。她更提到,「我們現在應該把所有力氣用在確診者的照護與關懷,相關居家隔離的規定應該要做調整」,包含減少居家隔離人數,並「以篩代檢」,用快篩代替出門採檢,解除隔離省掉人力物力。

對此,張鴻仁表示,以篩代檢只是「與病毒共存」的一部分,若政府認為輕症可以無需理會,就要教導民眾可以準備哪些藥物等因應,以及有哪些中重症症狀需要立刻就醫。

張鴻仁說明,過去為了圍堵疫情,要篩檢與追蹤(test-and-trace),並將確診者隔離,但現在走向共存,「檢驗已經不是重點」,檢驗目的是為了治療,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確診,及時讓醫療院所可以醫治病患,避免發生輕症轉重症,重演新北2歲孩童死亡事件,「遲早有一天,我們會跟流感一樣,連檢驗都不必檢驗,檢驗的目的是為了治療,不是為了把你關起來!」自認有風險者再篩檢即可。

現在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每份價格是700美金,「未來治療應達到治療藥物便宜,價錢與克流感相當,甚至民眾可以自行在家中準備,並透過醫生遠距醫療視訊問診無須就醫,只是現在社會還沒有有錢到一點點症狀就吃700美金的藥物,想要找到便宜的藥物也還沒這麼快。」

至於輕症居家照護部分,張鴻仁則分析,外界有部分意見認為應待疫情升溫再放寬居家照護,疫情相對低點時仍應集中隔離,「反正這個指引,講起來也不過那一點點學問,就是有一些基本共通的原則,中央若能統一有指引當然是好事,先讓高風險的縣市實施是對的,現在應是考量低風險區域是否應實施才未統一。」

另針對新北市不公布足跡,張鴻仁也認為是對的,公布足跡會讓民眾認為只有部分場域有風險,但其實民眾要假設到處都有風險,自己需要承擔,「其實你要曉得到處都有風險!」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