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於2021年起推動「新住民藝文推廣及社造參與計畫」,透過專業在地社造團隊輔導培力,扶植新住民公共參與,投入社造基礎工作。在9日於屏東市孫立人將軍行館廣場辦理「新住民心社區新世界 社區營造新力量」成果展,共有來自越南、印尼、緬甸、泰國、馬來西亞、中國、韓國、埃及、俄羅斯及法國新住民夥伴所組成的26個團隊參與,期盼與台灣各界現場互動交流。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表示,台灣自古便是移民社會,400 年前,第一波來自福建、廣東的漢族移民在台灣落地生根、拓荒屯墾;1949 年前後,第二波迫遷台灣的大江大海移民,在台灣融合出獨特的多元文化;2003 年後,第三波陸續來到台灣的新住民們,為少子化、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契機。期盼藉由鼓勵新住民爬梳對新故鄉的情感,投入社區營造工作,同時也注入新住民母國的文化元素,讓臺灣的文化樣貌更為多元豐富,並藉此讓社會大眾更為尊重與理解多元族群。 
文化部推動「新住民藝文推廣及社造參與計畫」,主要是透過團隊執行社區學習、文學傳播、母國傳統藝術、文化工藝、表演藝術、社區刊物、產業及影像等類型計畫,展現出文化多樣性。其中有許多跨國團隊,從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分享及傳承母國的文化與藝術,如「ILIOS 異國料理.甜點」、「四季找鄉」及「印尼共學團」團隊等,以自身的廚藝結合台灣各地不同的野菜,發揮多元的生活智慧,創新研發成為前所未見的地方特色料理,甚至還邀請台灣民眾到新住民家作客,深度體驗不同的人文風情及餐桌上的異國味蕾。 
另外有些新住民團隊則是從培育文化種子開始,拓展多元文化網絡,結合社區居民或長輩們有興趣的議題,並透過童玩、故事繪本、語言學習、香料運用、歌謠傳唱及桌遊等方式,拉近彼此距離,逐步引動新住民參與社造。而有部分新住民團隊則因疫情影響無法返鄉回母國,因此為紓解思鄉情愁,透過結合不同國家節慶活動為主題,進入社區分享自己的母國文化,除紓解新住民參與者的鄉愁外,更促進社區民眾理解多元文化。 
此外,「後站共生行動」、「閃越韶聲,片片思鄉情」及「二越新」等團隊更結合資訊科技,包括建立網路社群,進行線上文化田野調查,傳承母國生活文化及生命智慧,或建置中越文詞彙電子檔及線上中文教學,以幫助新住民透過線上教學能夠克服學習中文的障礙,走入台灣各處生活場域。 
李次長進一步表示,新住民社造方案合作的成果,是新的開始,透過這個計畫的推動與成果分享,期盼引動更多新住民參與社造,讓新住民發揮自我潛能,分享母國文化並成為臺灣社區的新力量,以文化扎根地方,建立其文化主體性的同時,培養社會大眾尊重及欣賞多元族群文化意識。透過新住民團隊的參與和行動實踐,相信將能帶領更多民眾認識多元文化,為台灣文化注入活水,澆灌台灣多元文化的沃土,豐富台灣文化的生命力,也同時將台灣文化社造的價值與運作,在國際舞臺上嶄露及發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左1)、台灣新移民協會創會理事長麥玉珍(左2)、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左3)、立委鍾佳濱夫人楊茹憶(右1)參觀團隊成果並合照。(圖/文化部提供)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左1)、台灣新移民協會創會理事長麥玉珍(左2)、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左3)、立委鍾佳濱夫人楊茹憶(右1)參觀團隊成果並合照。(圖/文化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