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3)日清晨花蓮台東交界發生芮氏規模6.6強震,不少人在睡夢中被國家級警報嚇醒,之後才感受到劇烈搖晃,也讓不少人大讚「這次氣象局真的進步很多!」對此,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這次從偵測到地震、到警報發出去的時間約12秒,給民眾大約有15秒左右的預警時間,算是相當成功,氣象局近年針對一些錯誤狀況中學習調整,希望未來能更精進。
陳國昌說,地震發生時,首先傳遞的是P波(縱波),由於P波的速度很快,每秒可以傳遞超過5.5公里左右,隨後才是破壞力、搖晃比較強、但速度較慢的的S波(又稱剪力波)。警報是以先偵測到P波就會發出,為民眾多多爭取短暫的反應時間。
陳國昌強調,是否能達到即時預警還要看震央及地震規模而定,以這次地震來說,由於規模很大,P波衰減沒有這麼快,所以有些比較靠近震央的民眾會先感受到搖晃才收到警報。但比較遠一點的地區例如新竹以北的範圍,P波已經衰減,所以在12秒作業反應後迅速收到警報,過一個短暫時間才感受到S波帶來的搖晃,就會明顯感覺警報是「先響再搖」。
不過陳國昌也坦言,由於地震無法預測,在學理上只能依靠這樣的機制去進行預警,氣象局也持續針對作法上精進,希望能為民眾爭取更多的預警時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國昌強調,是否能達到即時預警還要看震央及地震規模而定,以這次地震來說,由於規模很大,P波衰減沒有這麼快,所以有些比較靠近震央的民眾會先感受到搖晃才收到警報。但比較遠一點的地區例如新竹以北的範圍,P波已經衰減,所以在12秒作業反應後迅速收到警報,過一個短暫時間才感受到S波帶來的搖晃,就會明顯感覺警報是「先響再搖」。
不過陳國昌也坦言,由於地震無法預測,在學理上只能依靠這樣的機制去進行預警,氣象局也持續針對作法上精進,希望能為民眾爭取更多的預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