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持續,儘管俄國接連發生多起反戰示威、抗議民眾被當局逮捕的事件,顯示部分俄國民眾並不贊同蒲亭( Vladimir Putin )的作為,可惜的是,俄國在蒲亭強力掌權之下,反對者的聲音幾乎消失殆盡,加上蒲亭近期又頒布禁止對戰事不利報導等法令,顯示俄國媒體喪失對國家監督的地位,幾乎只能一味對蒲亭歌功頌德。
3月4日,俄烏戰事如火如荼之際,蒲亭頒布數項法令,內容大致為禁止報導關於俄軍的「假消息」,以及封鎖包含臉書在內的知名社群平台,作為西方國家反制俄國媒體的報復。特別是報導俄軍假消息部分,最嚴重還可能被判15年的有期徒刑。
雖說是要反制西方國家對俄國的不友善,但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蒲亭治下的俄羅斯媒體,除了少數僅存的獨立媒體以外,其餘幾乎都變為莫斯科官方的喉舌,喪失媒體監督國家政府的功能,淪為官方資訊戰工具,一味將西方國家描繪成歪曲現實的偏執「戰爭販子」,無怪乎《俄新社》(RIA)、《今日俄羅斯》(RT)等俄媒,在歐洲國家都被陸續抵制,停播呼聲高漲。
隨著蒲亭對媒體的鎮壓越演越烈,不少俄國記者選擇逃離,少數仍敢於針砭俄國政治時事的獨媒,如《莫斯科迴聲》(Echo of Moscow)、《TV Rain》(也稱為Dozhd),近日都陸續被監管機關勒令停播或封鎖。對這些敢於說出實情、發表與克宮相異言論的人來說,留下是相當危險的事,特別是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可預知的危險已等著襲向俄國最後的自由媒體堡壘,進一步的鎮壓已是迫在眉睫。
除了俄國媒體,外媒在俄羅斯也未能倖免。《彭博社》(Bloomberg )和《英國廣播公司》(BBC)都在蒲亭簽署法令後就宣布,暫停在俄羅斯的業務、撤回駐俄記者,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美國廣播公司》(ABC)、《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也陸續停止在俄國運作。
外媒會做出這些決定並不讓人意外,畢竟相關法令的實施,令媒體難以自由撰寫正常的新聞報導,而且考量到記者的安全,也不會願意讓他們為了工作,就面臨遭莫斯科當局起訴的風險。
其實早在烏克蘭戰爭發生以前,蒲亭治下的俄羅斯,對異議的打壓就已日益加大,尤其是過去1年,力道之強,堪稱前所未有,此現象在入侵烏克蘭後更加嚴重。而除了媒體,這幾年最受國際社會關注的,莫過於知名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在2020年8月差點遭人毒殺,還一度無法前往歐洲國家治療。儘管克里姆林宮始終否認與此事有關,但外界心知肚明,此事與克宮脫不了干係。
本身是民主派律師的納瓦尼,具有俄羅斯和烏克蘭血統,因力主對俄國聯邦政府的反貪腐改革,而多次公開槓上總統蒲亭,甚至還曾痛批蒲亭是「腐敗的俄國沙皇」,被當局指控是激進分子、多次入獄。2021年初,在下毒事件後,從鬼門關撿回一命的納瓦尼,選擇從德國返回俄羅斯繼續抗戰,結果毫不意外的遭到當局逮捕;納瓦尼入獄後,俄羅斯當局對他旗下組織的打壓更加嚴重,不少組織要角皆被迫流亡海外。
儘管身陷囹圄,納瓦尼在俄國這次入侵烏克蘭後,仍喊話要俄國民眾天天上街抗議,為和平奮鬥,不要懼怕當局打壓,也不要害怕發聲而將付出的代價,因為俄羅斯不應是個「由懦夫組成的國家」。
像納瓦尼這種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異議領袖,對蒲亭政府的威脅並不亞於媒體,也難怪暗殺事件頻傳。2006年10月7日,俄國女記者安娜‧波利科特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ya),就在自家公寓的電梯內慘遭槍殺,雖然當局因為輿論壓力不得不著手調查,但整個過程疑點重重,讓人難以信服。這位女性最有名的就是在報章雜誌和自己撰寫的書籍中,大力抨擊蒲亭和第2次車臣戰爭,揭露有關車臣叛軍、俄國濫用軍力、北高加索等地侵犯人權的行爲,以及蒲亭政府的政策失誤等,也揭露了克宮是如何壓制國內自由、甚至重建蘇聯時代的獨裁秘密情報機關。
回顧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媒體的發展歷史,在第1次車臣戰爭(1994年12月至1996年8月)時仍保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能公開批評聯邦領導人的行動,向俄羅斯民眾展示戰爭的殘酷,導致俄國軍方的公信力受損,也讓克里姆林宮的主人,見識到媒體在現代戰爭中的關鍵作用,足以轉變輿論風向。因此到了第2次車臣戰爭時(1999年8月26日至2009年4月16日),已經擔任俄國領導人的蒲亭,便知道信息必須牢牢受官方掌控的重要,對記者和媒體組織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迫使他們避免批評或挑戰國家政策。
蒲亭掌權多少年,俄國的新聞自由就被壓迫多少年,並在這次的烏克蘭危機中達到一個高峰。儘管蒲亭似乎「師出有名」,要力抗北約的擴張與侵略威脅,但仍無法杜絕俄國境內的反戰示威,以及來自莫斯科政商名流圈的不滿;即便他真能力壓所有反對聲浪,但此次戰事對俄國民生經濟的衝擊,也考驗著蒲亭專制政權對風險的承受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說是要反制西方國家對俄國的不友善,但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蒲亭治下的俄羅斯媒體,除了少數僅存的獨立媒體以外,其餘幾乎都變為莫斯科官方的喉舌,喪失媒體監督國家政府的功能,淪為官方資訊戰工具,一味將西方國家描繪成歪曲現實的偏執「戰爭販子」,無怪乎《俄新社》(RIA)、《今日俄羅斯》(RT)等俄媒,在歐洲國家都被陸續抵制,停播呼聲高漲。
隨著蒲亭對媒體的鎮壓越演越烈,不少俄國記者選擇逃離,少數仍敢於針砭俄國政治時事的獨媒,如《莫斯科迴聲》(Echo of Moscow)、《TV Rain》(也稱為Dozhd),近日都陸續被監管機關勒令停播或封鎖。對這些敢於說出實情、發表與克宮相異言論的人來說,留下是相當危險的事,特別是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可預知的危險已等著襲向俄國最後的自由媒體堡壘,進一步的鎮壓已是迫在眉睫。
除了俄國媒體,外媒在俄羅斯也未能倖免。《彭博社》(Bloomberg )和《英國廣播公司》(BBC)都在蒲亭簽署法令後就宣布,暫停在俄羅斯的業務、撤回駐俄記者,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美國廣播公司》(ABC)、《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也陸續停止在俄國運作。
外媒會做出這些決定並不讓人意外,畢竟相關法令的實施,令媒體難以自由撰寫正常的新聞報導,而且考量到記者的安全,也不會願意讓他們為了工作,就面臨遭莫斯科當局起訴的風險。
其實早在烏克蘭戰爭發生以前,蒲亭治下的俄羅斯,對異議的打壓就已日益加大,尤其是過去1年,力道之強,堪稱前所未有,此現象在入侵烏克蘭後更加嚴重。而除了媒體,這幾年最受國際社會關注的,莫過於知名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在2020年8月差點遭人毒殺,還一度無法前往歐洲國家治療。儘管克里姆林宮始終否認與此事有關,但外界心知肚明,此事與克宮脫不了干係。
本身是民主派律師的納瓦尼,具有俄羅斯和烏克蘭血統,因力主對俄國聯邦政府的反貪腐改革,而多次公開槓上總統蒲亭,甚至還曾痛批蒲亭是「腐敗的俄國沙皇」,被當局指控是激進分子、多次入獄。2021年初,在下毒事件後,從鬼門關撿回一命的納瓦尼,選擇從德國返回俄羅斯繼續抗戰,結果毫不意外的遭到當局逮捕;納瓦尼入獄後,俄羅斯當局對他旗下組織的打壓更加嚴重,不少組織要角皆被迫流亡海外。
儘管身陷囹圄,納瓦尼在俄國這次入侵烏克蘭後,仍喊話要俄國民眾天天上街抗議,為和平奮鬥,不要懼怕當局打壓,也不要害怕發聲而將付出的代價,因為俄羅斯不應是個「由懦夫組成的國家」。
像納瓦尼這種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異議領袖,對蒲亭政府的威脅並不亞於媒體,也難怪暗殺事件頻傳。2006年10月7日,俄國女記者安娜‧波利科特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ya),就在自家公寓的電梯內慘遭槍殺,雖然當局因為輿論壓力不得不著手調查,但整個過程疑點重重,讓人難以信服。這位女性最有名的就是在報章雜誌和自己撰寫的書籍中,大力抨擊蒲亭和第2次車臣戰爭,揭露有關車臣叛軍、俄國濫用軍力、北高加索等地侵犯人權的行爲,以及蒲亭政府的政策失誤等,也揭露了克宮是如何壓制國內自由、甚至重建蘇聯時代的獨裁秘密情報機關。
回顧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媒體的發展歷史,在第1次車臣戰爭(1994年12月至1996年8月)時仍保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能公開批評聯邦領導人的行動,向俄羅斯民眾展示戰爭的殘酷,導致俄國軍方的公信力受損,也讓克里姆林宮的主人,見識到媒體在現代戰爭中的關鍵作用,足以轉變輿論風向。因此到了第2次車臣戰爭時(1999年8月26日至2009年4月16日),已經擔任俄國領導人的蒲亭,便知道信息必須牢牢受官方掌控的重要,對記者和媒體組織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迫使他們避免批評或挑戰國家政策。
蒲亭掌權多少年,俄國的新聞自由就被壓迫多少年,並在這次的烏克蘭危機中達到一個高峰。儘管蒲亭似乎「師出有名」,要力抗北約的擴張與侵略威脅,但仍無法杜絕俄國境內的反戰示威,以及來自莫斯科政商名流圈的不滿;即便他真能力壓所有反對聲浪,但此次戰事對俄國民生經濟的衝擊,也考驗著蒲亭專制政權對風險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