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中特別強調對障礙者的平等、不歧視的社會參與,及障礙者自主意願選擇在社區中生活、自主的權利的訴求,並且國家要確保社工與專業團隊可以獲取足夠的專業訓練以支持精神障礙者在社區所需的協助,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簡稱台社心)成立全台首個「精神障礙者社會融合與自立生活支持中心」,盼共同努力追求共好社會,支持並守護社區精神障礙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台200萬就醫人口 精神疾病不是少數人專利根據健保資料,台灣每年於精神科就診的病人約200萬人,包含憂鬱症在內常見的精神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失眠焦慮、思覺失調症等等)終身盛行率可以1%-17%;2020年憂鬱症更是名列聯合國預測造成人類失能的第二大疾病,不只是生理生病因素,當人遭遇到重大生活挫折創傷(如失業、失婚、喪親等等),都可能導致精神障礙,從小到老都有可能。

精障長期飽受汙名化 復元需要社會支持然而,精障者長期受到疾病、藥物副作用等多重影響,加上汙名化與羞恥感效應導致生病後社會參與度較低,因此無論是精障者自己或家人,將自己隔絕或是仰賴他人或專業人員給予建議生活,漸漸失去了與一般人一樣的權利和能力。台社心指出,信任是自信與自尊的基石,對精障者而言,精神疾病治療不僅要仰賴醫療團隊的照護,穩定回歸日常生活與投入社交活動,都是相當重要的後續復元參與,更是需要社會支持才能達成,而自立生活支持服務,正是以提升障礙者的自我決定能力與信心為目標。

實踐CRPD與共好社會 需你我實際行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除了昭示各種障礙者的權利外,第19條關於「自立生活與融入社區」,更針對確保障礙者充分參與社區以及和他人有平等選擇的權利;2014年台灣已正式簽署CRPD,並於同年通過CRPD國內施行法,由總統頒布施行。

台灣精神醫學會蔡長哲理事長指出,有些病人比較會慢性化,也會回到社區,所以社區支持的資源非常重要,目前的目標已經從復健到復原,希望病人可以恢復到生病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0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