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起始,有多少父親們,將失去無辜的兒女?也有兒女們將失去戰場上的父親。老弱婦孺在寒冬中,炮火下生靈塗炭,逃離家園。人道慘劇和慘案,蹂躪煎熬著人性。
這場戰爭,可能延續幾周、幾月、幾年,終會有結束的一天。而可悲的是,人們從來不會汲取教訓,讓悲劇一再上演。遺憾的是,今日烏克蘭,和2400多年前的雅典,有多麼相似之處。
伯羅奔尼撒戰爭
古希臘歷史上,發生過一場伯羅奔尼撒戰爭(前431年—前404年)。這場戰爭被稱為的「古代世界大戰」,埋葬了雅典的經典時期,也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
當代西方政治學者,一提到伯羅奔尼撒戰爭,眼睛都會為之一亮。理由有以下三項:
一、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施民主制度,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被以實施寡頭專制,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徹底打敗;
二、經歷這場戰爭的古希臘政治和哲學家蘇格拉底,被雅典擁有5、6千人的公民法庭判處死刑。除了以不虔誠,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原因是不相信神)之外,他公開反對雅典的民主制度,也應該是被判死原因之一;
三、這場戰爭,竟然與20世紀美、蘇兩大聯盟的冷戰格局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民主與專制政體的對抗,結局卻完全相反。
1992年隨著前蘇聯的崩解,美國和它的盟友們宣稱,民主最終戰勝了專制。政治學者福山因此還寫出一本《歷史的終結》,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政治制度的最後結局。但是2400年前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民主政權卻被專制政權消滅。
西元前509年,為了防止專制、獨裁,追求主權在民的公平理想社會,一個叫克里斯提尼的政治家,出現在雅典的政治舞臺。對雅典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推行徹底的民主制度。
雅典公民可以推選一名執政官,任期只有一年,不得連任。公民還可以選出10位將軍,得連選連任。雅典的10個部族,每個部族推選50人,組成500常務委員會,再由這個委員會,組織5、6萬名公民,每月舉行2到4次公民大會。又從這些公民中選出5、6千人,組成公民法庭,進行各種審判。
公元前430年左右,在打敗共同的敵人波斯帝國後,希臘諸多城邦之中最有實力的兩大城邦,雅典和斯巴達及其各自的盟友,形成提洛和伯羅奔尼撒兩大聯盟,終於進入了「大國對抗」的階段。
斯巴達是農耕經濟,寡頭專制政體,但有著強大的陸軍實力。雅典則是商業航海經濟,採公民民主政體,有較強的海上軍力。商業文明的雅典雖然在經濟上,比斯農業文明的巴達富足很多,但軍事上顯然不是斯巴達的對手。
來自民主的「麻煩」
雅典這邊,有位明智的領導人伯里克利,他設定的戰略為,在雅典城外修建衛城,雅典和同盟的城邦們在提洛島,積存大筆戰爭儲備金(這就是「提洛同盟」的來歷)。
伯里克利認為,對付軍事實力相差甚大的對手斯巴達,唯有靠持久戰才有勝算和生存的把握。不過伯里克利沒有料到,他正真的敵人,卻來自雅典人信奉的民主制度,和自己的背後同胞。
當戰爭真的來臨時,雅典實施了伯里克利的戰略,斯巴達長時間大軍壓境,卻無法有任何軍事上的斬獲。雅典的安全完全可以高枕無憂,還利用自己的海軍,四處去騷擾斯巴達的那些盟邦。
但是幾個月下來,躲進雅典城的農民,看到自己的土地被敵人攆踏荒蕪;雅典城內因為人口暴增,也開始流行起瘟疫。民心開始浮動起來。
這時候,伯里克利的政敵,爆發戶出身、做皮革生意的克里昂,開始四處公開煽動民眾(這在專制下根本不可能)。攻擊伯里克利是膽小鬼,錯誤決策帶來瘟疫,不是愛國(雅典)者,最後還以貪汙罪名指控伯里克利。5、6千人的公民法庭,根本不需要什麼證據,而是靠著內心對他的不滿,就判他有罪,處以罰款。
伯里克利從政多年,不僅政治威望很高,雅典公民對他也足夠信任和愛戴。但在現實利益損害之下(土地被佔、瘟疫),又有政敵持續性的煽動和攻擊,他還是被民意背棄,抑鬱再加上疾病而死。
既然靠攻擊對手是懦弱的膽小鬼,取而代之,克里昂坐上伯里克利的位子時,當然要表現出英勇和無畏。不過他也知道不能和斯巴達正面交鋒,所以先選擇去屠殺斯巴達的弱小同盟。
被斯巴達無情反擊,慘敗後,克里昂又開始殺自己人來展現勇敢,製造人民內部矛盾。一個小盟邦想要脫離雅典、投靠斯巴達,克里昂發動雅典的公民大會,決議將這個城邦的人民全部屠殺。
然而最終,克里昂還是為自己所煽動起的民意付出代價。雅典的公民大會決議,克里昂必須直接迎戰斯巴達人,帶領雅典的軍隊與斯巴達人正面對決。而結局,自然是有去無回。
比荒謬更荒謬的結局
接下來,雅典又有兩位互為民主政敵的政治人物粉墨登場。溫和派的尼吉亞斯,和戰鬥派的亞希比德。
尼吉亞斯捐建了許多神廟,並花大錢修了一座到提洛島的浮橋,方便民眾去參拜他在島上建的阿波羅神廟,從鼓勵人民醉心於莊重肅穆的信仰中,希望能夠影響民眾追求和平的心願。
亞希比德則是熱心於體育運動,他捐贈了7套馬車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結果得到了1、2和第4名。亞希比德因此鼓勵雅典人,能在運動場上取得如此好的成績,證明在戰場上也能戰勝敵人。
在兩人的政治動員下,雅典的公民大會最終做出選擇:雅典應該勇敢地迎戰,而帶兵打仗的卻選擇尼吉亞斯。因為他捐建神廟,神明一定會保佑他,為雅典帶來勝利。
為了冷卻人民好戰的熱情,尼吉亞斯提出一個方案,動員全體雅典人參戰,每個人和家庭都會面對戰爭死亡的威脅。結果這個提案,還是在公民大會中一致通過。最後,尼吉亞斯決定傾全國之力遠征西西里島,去攻打一個斯巴達盟友,一個叫敘拉古的小城邦。
在這次遙遠的征戰中,愛好和平的尼吉亞斯居然發動了一場大決戰,最後全軍覆沒,他也死在這場戰爭中。有7千雅典士兵,被斯巴達賣為奴隸。這是伯羅奔尼薩斯戰爭的轉捩點,雅典再也無法振作起來。
主戰派亞希比德的結局更為荒謬,你會相信嗎?他居然在戰場上,叛逃到斯巴達陣營去了。
因為當他帶領雅典士兵上戰場時,雅典人發現城內一座重要神像的GG被割掉了。而有人舉發,這竟然是亞希比德幹的。公民大會決定馬上把他徵召回來,面對他的將是公民法庭上,怒火中燒死的死亡判決。
亞希比德不僅投入到斯巴達陣營,後來他還帶著斯巴達軍隊,反過來攻打雅典呢。
烏俄戰爭的結局,很難預測。在烏克蘭人民頑強抵抗下,普丁的強權可能會失敗,俄羅斯都有可能因此傾倒瓦解。但另一種可能,烏克蘭也有可能成為另一個雅典。愛好和平者所能作的,就是儘我們的全力去給與最大的人道支援。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伯羅奔尼撒戰爭
古希臘歷史上,發生過一場伯羅奔尼撒戰爭(前431年—前404年)。這場戰爭被稱為的「古代世界大戰」,埋葬了雅典的經典時期,也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
當代西方政治學者,一提到伯羅奔尼撒戰爭,眼睛都會為之一亮。理由有以下三項:
一、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施民主制度,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被以實施寡頭專制,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徹底打敗;
二、經歷這場戰爭的古希臘政治和哲學家蘇格拉底,被雅典擁有5、6千人的公民法庭判處死刑。除了以不虔誠,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原因是不相信神)之外,他公開反對雅典的民主制度,也應該是被判死原因之一;
三、這場戰爭,竟然與20世紀美、蘇兩大聯盟的冷戰格局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民主與專制政體的對抗,結局卻完全相反。
1992年隨著前蘇聯的崩解,美國和它的盟友們宣稱,民主最終戰勝了專制。政治學者福山因此還寫出一本《歷史的終結》,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政治制度的最後結局。但是2400年前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民主政權卻被專制政權消滅。
西元前509年,為了防止專制、獨裁,追求主權在民的公平理想社會,一個叫克里斯提尼的政治家,出現在雅典的政治舞臺。對雅典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推行徹底的民主制度。
雅典公民可以推選一名執政官,任期只有一年,不得連任。公民還可以選出10位將軍,得連選連任。雅典的10個部族,每個部族推選50人,組成500常務委員會,再由這個委員會,組織5、6萬名公民,每月舉行2到4次公民大會。又從這些公民中選出5、6千人,組成公民法庭,進行各種審判。
公元前430年左右,在打敗共同的敵人波斯帝國後,希臘諸多城邦之中最有實力的兩大城邦,雅典和斯巴達及其各自的盟友,形成提洛和伯羅奔尼撒兩大聯盟,終於進入了「大國對抗」的階段。
斯巴達是農耕經濟,寡頭專制政體,但有著強大的陸軍實力。雅典則是商業航海經濟,採公民民主政體,有較強的海上軍力。商業文明的雅典雖然在經濟上,比斯農業文明的巴達富足很多,但軍事上顯然不是斯巴達的對手。
來自民主的「麻煩」
雅典這邊,有位明智的領導人伯里克利,他設定的戰略為,在雅典城外修建衛城,雅典和同盟的城邦們在提洛島,積存大筆戰爭儲備金(這就是「提洛同盟」的來歷)。
伯里克利認為,對付軍事實力相差甚大的對手斯巴達,唯有靠持久戰才有勝算和生存的把握。不過伯里克利沒有料到,他正真的敵人,卻來自雅典人信奉的民主制度,和自己的背後同胞。
當戰爭真的來臨時,雅典實施了伯里克利的戰略,斯巴達長時間大軍壓境,卻無法有任何軍事上的斬獲。雅典的安全完全可以高枕無憂,還利用自己的海軍,四處去騷擾斯巴達的那些盟邦。
但是幾個月下來,躲進雅典城的農民,看到自己的土地被敵人攆踏荒蕪;雅典城內因為人口暴增,也開始流行起瘟疫。民心開始浮動起來。
這時候,伯里克利的政敵,爆發戶出身、做皮革生意的克里昂,開始四處公開煽動民眾(這在專制下根本不可能)。攻擊伯里克利是膽小鬼,錯誤決策帶來瘟疫,不是愛國(雅典)者,最後還以貪汙罪名指控伯里克利。5、6千人的公民法庭,根本不需要什麼證據,而是靠著內心對他的不滿,就判他有罪,處以罰款。
伯里克利從政多年,不僅政治威望很高,雅典公民對他也足夠信任和愛戴。但在現實利益損害之下(土地被佔、瘟疫),又有政敵持續性的煽動和攻擊,他還是被民意背棄,抑鬱再加上疾病而死。
既然靠攻擊對手是懦弱的膽小鬼,取而代之,克里昂坐上伯里克利的位子時,當然要表現出英勇和無畏。不過他也知道不能和斯巴達正面交鋒,所以先選擇去屠殺斯巴達的弱小同盟。
被斯巴達無情反擊,慘敗後,克里昂又開始殺自己人來展現勇敢,製造人民內部矛盾。一個小盟邦想要脫離雅典、投靠斯巴達,克里昂發動雅典的公民大會,決議將這個城邦的人民全部屠殺。
然而最終,克里昂還是為自己所煽動起的民意付出代價。雅典的公民大會決議,克里昂必須直接迎戰斯巴達人,帶領雅典的軍隊與斯巴達人正面對決。而結局,自然是有去無回。
比荒謬更荒謬的結局
接下來,雅典又有兩位互為民主政敵的政治人物粉墨登場。溫和派的尼吉亞斯,和戰鬥派的亞希比德。
尼吉亞斯捐建了許多神廟,並花大錢修了一座到提洛島的浮橋,方便民眾去參拜他在島上建的阿波羅神廟,從鼓勵人民醉心於莊重肅穆的信仰中,希望能夠影響民眾追求和平的心願。
亞希比德則是熱心於體育運動,他捐贈了7套馬車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結果得到了1、2和第4名。亞希比德因此鼓勵雅典人,能在運動場上取得如此好的成績,證明在戰場上也能戰勝敵人。
在兩人的政治動員下,雅典的公民大會最終做出選擇:雅典應該勇敢地迎戰,而帶兵打仗的卻選擇尼吉亞斯。因為他捐建神廟,神明一定會保佑他,為雅典帶來勝利。
為了冷卻人民好戰的熱情,尼吉亞斯提出一個方案,動員全體雅典人參戰,每個人和家庭都會面對戰爭死亡的威脅。結果這個提案,還是在公民大會中一致通過。最後,尼吉亞斯決定傾全國之力遠征西西里島,去攻打一個斯巴達盟友,一個叫敘拉古的小城邦。
在這次遙遠的征戰中,愛好和平的尼吉亞斯居然發動了一場大決戰,最後全軍覆沒,他也死在這場戰爭中。有7千雅典士兵,被斯巴達賣為奴隸。這是伯羅奔尼薩斯戰爭的轉捩點,雅典再也無法振作起來。
主戰派亞希比德的結局更為荒謬,你會相信嗎?他居然在戰場上,叛逃到斯巴達陣營去了。
因為當他帶領雅典士兵上戰場時,雅典人發現城內一座重要神像的GG被割掉了。而有人舉發,這竟然是亞希比德幹的。公民大會決定馬上把他徵召回來,面對他的將是公民法庭上,怒火中燒死的死亡判決。
亞希比德不僅投入到斯巴達陣營,後來他還帶著斯巴達軍隊,反過來攻打雅典呢。
烏俄戰爭的結局,很難預測。在烏克蘭人民頑強抵抗下,普丁的強權可能會失敗,俄羅斯都有可能因此傾倒瓦解。但另一種可能,烏克蘭也有可能成為另一個雅典。愛好和平者所能作的,就是儘我們的全力去給與最大的人道支援。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