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生長的家鄉,你曾經駐足觀察過嗎?一群高中生拿起筆,書寫家鄉地景、採訪在地故事,舉凡穿越校園的陸橋、學校旁的火車站,又或是守住家鄉故事的刊物,都成為校刊內一頁篇章。為了鼓勵青年學子立足腳下、放眼更寬廣的世界,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的高中校刊競賽在信義房屋贊助下,首次增設「在地關懷獎」,並由新竹女中《菁菁竹女》及新竹高工《竹風雅軒》雙雙獲獎。
紀州庵文學森林2018年起舉辦高中校刊競賽,第四屆「十七青春 字帶光」共有台中以北25所高中參賽,原定去年暑假舉辦的頒獎典禮,因疫情延至日前舉辦。連續4年贊助的信義房屋,今年更首次增設「在地關懷獎」,呼應長年推動「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的初衷,持續向下扎根,鼓勵青年學子在疫情之際,不僅提筆創作,更能以文字力量關心所處社區、家鄉的人事物。
獲頒「在地關懷獎」的兩本學校刊物,分別是《菁菁竹女》第32期《無知》,以及《竹風雅軒》第40期《東光橋下的1095》。
《菁菁竹女》團隊以「守住家鄉的故事–在地刊物專訪」為題,講述兩本在地刊物《貢丸湯》、《逐步東行》,如何創立、如何自日常環境或在地特色中取材,以及如何與地方鄰里互動,成為以自己方式,訴說在地故事的成功刊物。
《竹風雅軒》則以「東光橋下的1095」為題,將3年校園時光,每天都會見到的東光陸橋、北新竹火車站等地景,透過資料整理及深度訪談,帶出其歷史脈絡與重要性,不但貼近生活、能引起師生校友共鳴,更是以別具特色的觀點,凸顯這些看似平凡地景的不平凡。
校刊是許多學校傳承已久的校內刊物,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封德屏說,很多人求學時期除了接受師長教育,也受社團活動、校刊內容影響很深,不僅拓展了人際關係,且因此關心更多事物。透過校刊競賽,除希望將文學與編輯工作加以傳承,這次新增「在地關懷」的獎項,更是希望青年學子願意並且付出實際行動去了解自己所處的社區、家鄉,「多數人年輕的時候總是胸懷大志、眼光遠眺,卻往往忽略手邊擁有的資源、腳下所站立土地的特別之處,但是,唯有保留扎實的記憶根柢,踏出去的腳步才會更有自信、更堅實。」
封德屏也說,第五屆高中校刊競賽將在今年暑假登場,並將舉辦一系列工作坊,鎖定「在地關懷」、「在地閱讀」為主題,預計邀請深耕文史工作、地方書寫等領域的業界人士,和學子分享經驗,包括如何企劃主題、採訪、撰寫與發行刊物,鼓勵學子製作出更多飽含地方觀點的校刊作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獲頒「在地關懷獎」的兩本學校刊物,分別是《菁菁竹女》第32期《無知》,以及《竹風雅軒》第40期《東光橋下的1095》。
《菁菁竹女》團隊以「守住家鄉的故事–在地刊物專訪」為題,講述兩本在地刊物《貢丸湯》、《逐步東行》,如何創立、如何自日常環境或在地特色中取材,以及如何與地方鄰里互動,成為以自己方式,訴說在地故事的成功刊物。
《竹風雅軒》則以「東光橋下的1095」為題,將3年校園時光,每天都會見到的東光陸橋、北新竹火車站等地景,透過資料整理及深度訪談,帶出其歷史脈絡與重要性,不但貼近生活、能引起師生校友共鳴,更是以別具特色的觀點,凸顯這些看似平凡地景的不平凡。
校刊是許多學校傳承已久的校內刊物,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封德屏說,很多人求學時期除了接受師長教育,也受社團活動、校刊內容影響很深,不僅拓展了人際關係,且因此關心更多事物。透過校刊競賽,除希望將文學與編輯工作加以傳承,這次新增「在地關懷」的獎項,更是希望青年學子願意並且付出實際行動去了解自己所處的社區、家鄉,「多數人年輕的時候總是胸懷大志、眼光遠眺,卻往往忽略手邊擁有的資源、腳下所站立土地的特別之處,但是,唯有保留扎實的記憶根柢,踏出去的腳步才會更有自信、更堅實。」
封德屏也說,第五屆高中校刊競賽將在今年暑假登場,並將舉辦一系列工作坊,鎖定「在地關懷」、「在地閱讀」為主題,預計邀請深耕文史工作、地方書寫等領域的業界人士,和學子分享經驗,包括如何企劃主題、採訪、撰寫與發行刊物,鼓勵學子製作出更多飽含地方觀點的校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