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北京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3週前在北京冬奧前夕會面後,宣稱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如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將測試中國為了中俄友誼願意豁出去到甚麼程度。
根據美聯社,這兩個擁核的鄰國近年來關係日益密切,引發外界憂心專制國家結盟可能挑戰美國為首的民主西方,形成新冷戰。
然而,在這樣的局勢下,中國可能會失去很多。習近平曾公開反對將中國的崛起描繪成一大威脅的冷戰思維。
形成中的中俄軸心尚未成定局。即使和美國漸行漸遠,以及對能源的需求導致中國向俄羅斯進一步靠攏,與歐美的貿易往來仍是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
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塞契(Anthony Saich)在艾希民主治理與創新(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的問答專題(Q&A)中表示:「目前的烏克蘭衝突將會揭露(雙方)是否有更深層的關係,抑或這項關係基本上是交易性質。」
塞契指出,三項可能行動將意味著「中國選擇與俄羅斯患難與共」。其一是在聯合國任何批評俄羅斯行動的決議案中,北京投下否決票,而不是棄權。其二是承認俄羅斯在烏克蘭扶植的魁儡政權,其三是即使平民喪命獲得明確證實,北京仍拒稱這場攻擊行動是入侵。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5日要求俄羅斯停止攻烏行動的決議案中,中國、印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棄權。俄羅斯則投下否決票。而在27日另一次投票中,中國再度棄權,儘管這次投票是程序投票,不開放投下否決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專家時殷弘指出:「這兩次棄權顯示,在世界對俄羅斯全面攻打行動的極廣泛批評和抗議聲中,中國採取較諸以往更為謹慎的態度。」
這樣小心翼翼的態度,有助於解釋北京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立場有時候相互矛盾。
中國說過,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受尊重,這樣的立場和(俄羅斯)侵略行為對立,而中國也反對制裁俄羅斯,並批評美國和北約東擴是造成這次危機的原因。
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會長、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網站發文表示:「中國試圖在烏克蘭議題上,魚與熊掌兼得」,既不得罪西方,也不觸怒俄羅斯。
他指出,中國解除對俄羅斯小麥進口限制,可抵銷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造成的部分經濟衝擊。對於不少制裁俄羅斯國家而言,中國此舉無異是支持俄國侵略行動。
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 )上週表示,沒人會在俄羅斯入侵另一個國家的時候,還對它伸出援手。中國外長王毅說:「目前這種情況是我們不想見到」。他呼籲以對話結束這場危機,卻未有隻字片語批評俄羅斯。蒲亭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前訪中,是否曾尋求習近平的支持,目前還不清楚。
在美國以中國人權紀錄為由,外交杯葛北京冬奧,許多國家紛紛跟進之際,蒲亭的來訪讓習近平保全顏面。兩人會後發聯合聲明表示,中俄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
聲明中還強調,中俄新型國家間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關係。
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賽契稱這項聲明是兩國「關係向前邁出一大步」。然而,塞契也指出,將中俄關係視為終極聯盟還言之過早。在半世紀前的冷戰時期,中國和美國找到對抗俄羅斯的共同理由。
這個月是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1972年破冰訪問北京50週年紀念。當時中國和蘇聯關係惡化,中國領導人憂心忡忡蘇聯入侵。
50年後,這三個強權間的關係出現了難以想像的變化:美中關係岌岌可危,北京和莫斯科則是對彼此伸出援手。(譯者:劉淑琴/核稿:陳政一)1110228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在這樣的局勢下,中國可能會失去很多。習近平曾公開反對將中國的崛起描繪成一大威脅的冷戰思維。
形成中的中俄軸心尚未成定局。即使和美國漸行漸遠,以及對能源的需求導致中國向俄羅斯進一步靠攏,與歐美的貿易往來仍是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
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塞契(Anthony Saich)在艾希民主治理與創新(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的問答專題(Q&A)中表示:「目前的烏克蘭衝突將會揭露(雙方)是否有更深層的關係,抑或這項關係基本上是交易性質。」
塞契指出,三項可能行動將意味著「中國選擇與俄羅斯患難與共」。其一是在聯合國任何批評俄羅斯行動的決議案中,北京投下否決票,而不是棄權。其二是承認俄羅斯在烏克蘭扶植的魁儡政權,其三是即使平民喪命獲得明確證實,北京仍拒稱這場攻擊行動是入侵。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5日要求俄羅斯停止攻烏行動的決議案中,中國、印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棄權。俄羅斯則投下否決票。而在27日另一次投票中,中國再度棄權,儘管這次投票是程序投票,不開放投下否決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專家時殷弘指出:「這兩次棄權顯示,在世界對俄羅斯全面攻打行動的極廣泛批評和抗議聲中,中國採取較諸以往更為謹慎的態度。」
這樣小心翼翼的態度,有助於解釋北京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立場有時候相互矛盾。
中國說過,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受尊重,這樣的立場和(俄羅斯)侵略行為對立,而中國也反對制裁俄羅斯,並批評美國和北約東擴是造成這次危機的原因。
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會長、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網站發文表示:「中國試圖在烏克蘭議題上,魚與熊掌兼得」,既不得罪西方,也不觸怒俄羅斯。
他指出,中國解除對俄羅斯小麥進口限制,可抵銷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造成的部分經濟衝擊。對於不少制裁俄羅斯國家而言,中國此舉無異是支持俄國侵略行動。
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 )上週表示,沒人會在俄羅斯入侵另一個國家的時候,還對它伸出援手。中國外長王毅說:「目前這種情況是我們不想見到」。他呼籲以對話結束這場危機,卻未有隻字片語批評俄羅斯。蒲亭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前訪中,是否曾尋求習近平的支持,目前還不清楚。
在美國以中國人權紀錄為由,外交杯葛北京冬奧,許多國家紛紛跟進之際,蒲亭的來訪讓習近平保全顏面。兩人會後發聯合聲明表示,中俄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
聲明中還強調,中俄新型國家間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關係。
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賽契稱這項聲明是兩國「關係向前邁出一大步」。然而,塞契也指出,將中俄關係視為終極聯盟還言之過早。在半世紀前的冷戰時期,中國和美國找到對抗俄羅斯的共同理由。
這個月是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1972年破冰訪問北京50週年紀念。當時中國和蘇聯關係惡化,中國領導人憂心忡忡蘇聯入侵。
50年後,這三個強權間的關係出現了難以想像的變化:美中關係岌岌可危,北京和莫斯科則是對彼此伸出援手。(譯者:劉淑琴/核稿:陳政一)11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