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下流老人」反映出日本年長者貧窮生活狀況之後,日本近年來還出現了新詞「暴走老人」,專門形容脾氣暴躁、容易動不動就發飆的老年人。雖然社會上將65歲以上的族群歸類於「年長者」,但事實上這個年紀的族群仍相當有活力,不過也因此發現,近年來日本年長者客訴案件激增,犯罪傾向也有增加的情況。有專家指出,會造成這樣的現象,除了退休之後,對於生活的空虛、孤獨感之外,還有可能是因為腦部退化所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團塊世代(戰後嬰兒潮)15年前達到60歲退休年齡,但在日本社會除了面臨動力人口減少、人才斷層、企業給付退休金造成財務壓力等影響之外,老年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但與現代社會的隔閡越來越深,也造成部分銀髮族「暴走」社會問題。

近年來時常能在新聞中看見,日本老年人在電車上對著學生咆哮「明明很年輕做什麼位置!快把座位讓出來」;或是到餐廳用餐時,對該餐廳的店長進行30分鐘以上的「指導」。日本報導指出,年長者向客服中心或是餐廳、商店無理取鬧的客訴,抑或是惡意檢舉的行為有激增的現象。根據調查指出,有70%的服務業在過去一年曾碰過客人做出困擾的舉動,其中做出惡意檢舉的項目中,以年長者佔大多數。

除了「脾氣暴躁」的舉動之外,老年人犯罪傾向也有升高的現象。從官方統計來看,根據日本法務省「犯罪白書」的數據,老年人犯罪件數從20年前約一年300件,急速增加至一年1萬3000件,從以每10萬名老年人的犯罪比例來看,在20年之間也增加了10倍以上,且仍在直線上升中。而犯罪事件包括性騷擾、暴力、賣春、跟蹤、偷竊等。

擔任企業講師的援川聰甚至將這些「暴走老人」分類,像是通常有高學歷,退休前所得高、職位高的「理論型冷靜老人」,通常以豐富知識及談判力做為武器,客訴不是為了金錢,而是「指導後輩」。還有過去忽略家庭、退休後要像家人彰顯自己厲害之處的贖罪老人;強調身體老化,應接受特殊待遇的老人;或是花幾個小時講過往的尬聊老人等。

日本芥川獎得主、紀實小說家藤原智美觀察指出,會造成這樣的背景在於老年人對社會快速演變的焦慮,這種焦慮感讓他們發現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甚至會認為自己的暴走行徑是在教訓晚輩。

▲日本先前在東京以及大阪開設大規模接種中心,拚接種進度。(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老年人退休之後,容易對於生活的空虛、孤獨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不過日本法定退休年齡延後為65歲,有不少60歲的老年人們仍在工作,又怎麼變成「暴走老人」呢?

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荷爾蒙分泌減少,而讓情緒趨於穩定,但同時也因為前額葉老化萎縮,導致難以控制情緒,越來越容易理智斷線。醫學博士奧村步指出,前額葉萎縮的人會更具攻擊性,導致更被人孤立。也有醫生建議,能透過冥想、運動等鍛練前額葉,平常也可以培養興趣,例如讀書、做農活、做義工,或是多運動,來減少「被孤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