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再論述。
就新制規劃內容來說,後備改革確實有所變動。
首先是天數增加為2週,實彈射擊時間為28小時,戰鬥教練為56小時,但對召員來說,最大的改變是這一段話:考量召訓連貫性與成效,不會有放假與外散宿的規定。這規定其實很多當過兵,尤其是過往有服過1年兵役以上的役男才會知道的因素-收心,過往許多軍教片都會有的橋段,於周日收假後,領導幹部透過基本教練的紀律要求,希望能將部隊放假鬆散的心情「收回」以利戰備。這次改革14天內無法放假,基本上算跨出正確的第一步。
第二是召訓時間增加,實彈射擊的時數較過往多,過往許多召員抱怨後備召訓根本不算是當兵,其中一個因素就是缺乏實彈射擊以及沒有「摸」到槍。許多室內課上到的射擊準則,基本上只要多射擊幾次就會恢復該有的水準,況且這些槍械所用彈藥,軍備局都能自備、自足,供應不成問題。
最後則是今年召訓25個營,其中3營兵員將全程野營、野炊,這部份也被外界解讀成史上最硬教召,按照比例來分,軍方是用12%的兵力驗證過往少有的野炊與野營科目,這並沒有什麼不好與不對的。但還是有精進的空間。
※進佔宮廟、城鎮,練習城鎮作戰。
上述野營與野炊科目引起許多外界詬病,這論點的大意是,台灣為城鎮化的國家,這些城鎮除六大都會區外,還有許多10萬,甚至是5萬以下的城鎮,這些城鎮在軍事地理上被稱為「障礙」,這對敵我雙方都構成行軍的阻礙因素,就防守方來說,許多二戰電影都彰顯出城鎮的防守作用,因此這部份評論指出,應增加後備部隊城鎮戰的演練而非野戰宿營。
這部份的修正意見其實值得參考,甚至還可以大幅修正,只要是有混凝土結構的建物,例如學校、辦公大樓、公家建物或是無所不在的宮廟,其實都可以當作守備部隊的防禦工事,相關的野戰或是城鎮教範軍方不是沒有,但外界很少看到部隊實際作過演練,在1月份所謂的春節戰備操演中,陸軍確實安排媒體到步校的城鎮演訓場施作,這是好的。
不過現役部隊可以到城鎮戰場地進訓,後備部隊呢?過往多的是後備部隊借住學校、社區中心、宮廟,但卻少有真正以這些據點為攻防的演練,囿於未來可能的城鎮攻防,讓後備部隊演練這些戰術並無不可。實則後備部隊武器複訓時間可以再度縮短,要抓緊這不到2週的時間,選擇實地去附近的城鎮演練,藉以強化城鎮戰技巧。
後備部隊由於武器不若現役部隊,因此以城鎮當作攻防依托並無不可,但這種理想還需要下列因素來支援。
※改善運輸、通訊與增強反甲。
持續注意後備改革的朋友會注意到,先前改革意見中曾出現要將現役裝甲部隊汰除的戰甲車移撥的新聞,這點建議後續被取消,這是好事。但運輸,通訊與反甲武器卻必須強化。
以1營兵力300或400人計算,25個營兵力約略7500到10000人,再以1車20員運輸計算,約略375到500輛中型卡車,最低估算至少需要100輛卡車來回運輸,這部份車輛從何而來?車輛動員。車輛動員(或徵召)與報到之後,車輛駕駛從何而來?這邊之所以強調運輸,不只是指載具徵用部份,而是徵用之後召員有無能力駕駛?運輸能帶給部隊部份的機動力,無論在防守與撤退時都相當便利,這些軍方高層不是不懂但卻欠缺實踐。
通訊部份先前已經有所論述,這邊再度強調,若與現役部隊能通聯那當然是最好,若因通訊器材不足而需人力傳遞時,試問動員演習時有無操演過?我們真誠的希望後續後備操演中,能於媒體報導中看到後備部隊操演通訊科目,裝備差一點沒有關係,但要真實操演後續再來改進。
最後則是反甲武力的強化,在新制後備改革中雖然實彈射擊發數有增加,其中也有迫擊砲彈的擊發次數,但反甲武器上卻未見著墨。國造紅隼火箭彈性能已可符合後備部隊所需,除部份反甲能力外對部份工事也有打擊效果,未來不妨將若干紅隼火箭彈撥交後備部隊運用,實際律定一年要消耗多少彈藥會更好,雖然筆者的想法有點類似二戰末期,德國動員兵拿著「鐵拳」對抗戰車的翻版,但誰曰不可?況且現階段是連鐵拳都沒有配發,遑論各界會對後備改革有信心?。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備改革確實有所改變。新聞
※進佔宮廟、城鎮,練習城鎮作戰。
※改善運輸、通訊與增強反甲。
今年試辦為期14天的新制教召,預計將有1.5萬名後備軍人適用,施行時間為3月份,這是全動署成立後的首次教召。※後備改革確實有所改變。
就新制規劃內容來說,後備改革確實有所變動。
首先是天數增加為2週,實彈射擊時間為28小時,戰鬥教練為56小時,但對召員來說,最大的改變是這一段話:考量召訓連貫性與成效,不會有放假與外散宿的規定。這規定其實很多當過兵,尤其是過往有服過1年兵役以上的役男才會知道的因素-收心,過往許多軍教片都會有的橋段,於周日收假後,領導幹部透過基本教練的紀律要求,希望能將部隊放假鬆散的心情「收回」以利戰備。這次改革14天內無法放假,基本上算跨出正確的第一步。
第二是召訓時間增加,實彈射擊的時數較過往多,過往許多召員抱怨後備召訓根本不算是當兵,其中一個因素就是缺乏實彈射擊以及沒有「摸」到槍。許多室內課上到的射擊準則,基本上只要多射擊幾次就會恢復該有的水準,況且這些槍械所用彈藥,軍備局都能自備、自足,供應不成問題。
最後則是今年召訓25個營,其中3營兵員將全程野營、野炊,這部份也被外界解讀成史上最硬教召,按照比例來分,軍方是用12%的兵力驗證過往少有的野炊與野營科目,這並沒有什麼不好與不對的。但還是有精進的空間。
※進佔宮廟、城鎮,練習城鎮作戰。
上述野營與野炊科目引起許多外界詬病,這論點的大意是,台灣為城鎮化的國家,這些城鎮除六大都會區外,還有許多10萬,甚至是5萬以下的城鎮,這些城鎮在軍事地理上被稱為「障礙」,這對敵我雙方都構成行軍的阻礙因素,就防守方來說,許多二戰電影都彰顯出城鎮的防守作用,因此這部份評論指出,應增加後備部隊城鎮戰的演練而非野戰宿營。
這部份的修正意見其實值得參考,甚至還可以大幅修正,只要是有混凝土結構的建物,例如學校、辦公大樓、公家建物或是無所不在的宮廟,其實都可以當作守備部隊的防禦工事,相關的野戰或是城鎮教範軍方不是沒有,但外界很少看到部隊實際作過演練,在1月份所謂的春節戰備操演中,陸軍確實安排媒體到步校的城鎮演訓場施作,這是好的。
不過現役部隊可以到城鎮戰場地進訓,後備部隊呢?過往多的是後備部隊借住學校、社區中心、宮廟,但卻少有真正以這些據點為攻防的演練,囿於未來可能的城鎮攻防,讓後備部隊演練這些戰術並無不可。實則後備部隊武器複訓時間可以再度縮短,要抓緊這不到2週的時間,選擇實地去附近的城鎮演練,藉以強化城鎮戰技巧。
後備部隊由於武器不若現役部隊,因此以城鎮當作攻防依托並無不可,但這種理想還需要下列因素來支援。
※改善運輸、通訊與增強反甲。
持續注意後備改革的朋友會注意到,先前改革意見中曾出現要將現役裝甲部隊汰除的戰甲車移撥的新聞,這點建議後續被取消,這是好事。但運輸,通訊與反甲武器卻必須強化。
以1營兵力300或400人計算,25個營兵力約略7500到10000人,再以1車20員運輸計算,約略375到500輛中型卡車,最低估算至少需要100輛卡車來回運輸,這部份車輛從何而來?車輛動員。車輛動員(或徵召)與報到之後,車輛駕駛從何而來?這邊之所以強調運輸,不只是指載具徵用部份,而是徵用之後召員有無能力駕駛?運輸能帶給部隊部份的機動力,無論在防守與撤退時都相當便利,這些軍方高層不是不懂但卻欠缺實踐。
通訊部份先前已經有所論述,這邊再度強調,若與現役部隊能通聯那當然是最好,若因通訊器材不足而需人力傳遞時,試問動員演習時有無操演過?我們真誠的希望後續後備操演中,能於媒體報導中看到後備部隊操演通訊科目,裝備差一點沒有關係,但要真實操演後續再來改進。
最後則是反甲武力的強化,在新制後備改革中雖然實彈射擊發數有增加,其中也有迫擊砲彈的擊發次數,但反甲武器上卻未見著墨。國造紅隼火箭彈性能已可符合後備部隊所需,除部份反甲能力外對部份工事也有打擊效果,未來不妨將若干紅隼火箭彈撥交後備部隊運用,實際律定一年要消耗多少彈藥會更好,雖然筆者的想法有點類似二戰末期,德國動員兵拿著「鐵拳」對抗戰車的翻版,但誰曰不可?況且現階段是連鐵拳都沒有配發,遑論各界會對後備改革有信心?。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