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戰略物資 半導體決戰2023

▲半導體已被各國視為重要國家級戰略物資,預估2023年暴增的產量勢必帶來市場的新殺戮。(圖/記者顏真真攝)
▲半導體已被各國視為重要國家級戰略物資,預估2023年暴增的產量勢必帶來市場的新殺戮。(圖/記者顏真真攝)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50年前仍靠加工聖誕燈賺錢,當時日本、韓國早已進軍半導體。50年後,台灣從一個沒有技術、沒有資源的地方,打造出全球驚豔的晶圓之島。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已突破4兆,卻同時成為地緣政治下各國爭奪的焦點;自2023年開始,歐美日將加速重返半導體製造賽道,台灣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全球競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球半導體決戰2023年。(圖/財訊雙周刊)
▲全球半導體決戰2023年。(圖/財訊雙周刊)
根據《財訊》報導,現在,台灣的半導體實力,成為美、歐、中等大國眼中緊盯的目標;但是卻從未有人討論,台灣一開始並不是半導體技術的領先者,資源也不雄厚,卻為何能在科技競賽中,嶄露頭角?時間回到1974年的台灣。這一年,政府推出積體電路發展計畫,從此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台灣第一家與半導體有關的公司,是1966年於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的高雄電子,這是由美國通用器材在台灣設立的電子廠;1974年,台灣推出積體電路發展計畫時,日本已是全球前三名的半導體強國。

韓國起步也比台灣早。1974年,當時32歲的三星集團第二代掌門人李健熙說服父親李秉喆,收購韓國半導體公司,成立三星半導體,自行生產計算機用的半導體晶片。台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投資半導體事業。如今,台灣半導體製造被視為「護國神山」,但當年這座巨艦離港時,完全沒人看好。

台積電成立過程也相當戲劇性。1985年,張忠謀回台灣出任工研院院長時,完全沒有創業計畫,但是有三家公司國善、茂矽、華智,有意在台灣生產晶片,都希望政府資助建廠,張忠謀提出專業晶圓代工的模式。

張忠謀改變了這一切。他帶回國際經驗,用獨創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把全世界的科技業都變合作夥伴。他更大膽投入研發做到技術無可替代,不僅一舉打開了國際市場,還帶出完整的相關產業供應鏈。他的視野、膽識與魄力,寫下了一頁台灣矽島傳奇。

台灣半導體產業,一路從無到有、從落後到領先的過程。在台灣半導體歷經從草創期到制霸期之後,2018年以來國際地緣政治角力加劇,半導體已被各國視為重要國家級戰略物資,從而掀起了這波史大最大規模的投資潮。2023年暴增的產量勢必帶來市場的新殺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大選